从未在网贷平台借款,却陷入被催收漩涡中。昨日,家住成都的傅林称,过去一个月,一个名为“闪电借款”的网络金融项目,通过催收公司,向其追讨“贺小梅”的欠款。而这位欠款的贺小梅,则是傅林一位已经一年多没有联系的前同事。
傅林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段时间,催收公司采用了包括言语威胁,电话“呼死你”等各种手段,持续骚扰,导致自己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昨日,涉事网贷平台回应称,公司催收业务已经外包,由各地专业催收团队负责。就傅林的遭遇,上述平台表示,已经将其从催收名单删除。
因前同事欠款遭“呼死你”
最近一个月,无论走到哪里,傅林都会随身带着手机充电宝。她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又来一波“呼死你”。
傅林是成都一家公司的职员。今年10月8日晚11点半左右,她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电话那头,一名四川口音的男子问她,是否认识“贺小梅”,并向其通报称,自己系网络金融平台“闪电借款”项目的催收人员,贺小梅在平台有借款逾期未还,希望傅林帮助追讨。
“贺小梅是我的前同事,已经离职两年多了,我不知道怎么联系她。”傅林回忆,在听完自己的一番解释后,电话那头,对方“情绪突然上来”,接着用方言开始骂人,随后挂断了电话。很快,那位“催收人员”便给傅林发了一条短信,对她进行威胁和咒骂。
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傅林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的噩梦,便从这个电话开始。从10月9日起,傅林的手机不断收到陌生来电,持续长达一个月。新京报记者看到,仅在11月1日这一天,从凌晨0点16分,至下午1点53分,傅林便收到78个来电,且归属地来自全国各地。傅林说,上述来电全部都是只响一声便挂断,相互间隔只有几分钟。
傅林表示,从那以后,自己的手机常常会突然响个不停,每天平均会接到超过200个来电。无奈之下,她只能选择将手机调成静音,为了防止因频繁来电而导致电量耗尽,她出门时,充电设备成了“标配”。
涉事公司称催收业务已外包
被陌生来电密集骚扰半个多月后,10月25日,傅林向“闪电借款”的平台方“掌众金融”进行了投诉。连续尝试联系四次,终于有工作人员与其接触。在了解到傅林的遭遇后,掌众金融一名工作人员向其回复称,已经将其从催收名单删除。
傅林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清净了不到一个星期。11月1日上午,她再次接到一个归属地为天津的陌生来电,电话那头,一名男子称,“贺小梅的案子由我接手”,并再次提出要求其协助还款。此后,傅林的生活,再次陷入“呼死你”怪圈。
昨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联系了上述催收男子。对方声称,自己系“专业催收人员”,公司每个月1日将清理未收款项,因此才会给傅林打电话。而对于其受雇单位,及信息获取渠道,该名男子拒绝透露。
“掌众金融”资产管理部门一名李姓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平台将催收业务分为两类,一类通过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催收,名为“内催”,一类则外包给各地的催收团队,名为“外催”。通常来说,一笔借款逾期未还,首先由平台的内催团队介入,而当逾期超过四个月后,即将这一业务转包“外催”。
“我们与外面这些催收团队也签有协议,他们以佣金的形式获取收益。”该名负责人介绍,仅自家所在的平台,在全国各地便有超过200家合作催收团队。“一般哪里的案子,我们就转给哪里的团队做。”不过,上述负责人也承认,对于“内催”团队,平台尚能有效监管,而外包出去的“外催”业务,往往鞭长莫及,也容易滋生各类暴力催收。
为何平台宣称已将傅林从催收平台删除,而其仍然会受到骚扰?李经理称将继续调查。
在上述案例中,傅林并非借款人,为何会被催客盯上?一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催客在实际征收中,会盯紧一切与借款人有过联系的人,“通过App获取借款人工作信息,通话清单,获取这些信息后,催客往往会无差别地进行催收。”
- 体验
无需抵押便能从平台借款
让傅林饱受困扰的“闪电借款”,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新京报记者体验后发现,这一平台以客户端及微信公号为载体,通过提交身份信息,通过简单验证后,即可进行在线借款。一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无需提供抵押及相关凭证,导致平台借款回收难度较大,客观上为“催收”提供了空间。
在微信公号“闪电借款”内,有一个功能,名为“我要借款”。页面信息宣称,目前这一功能已经吸引647万用户。在用户注册一栏,借款者需要填写个人姓名、身份号码、用于接收借款的银行卡号及手机号码。完成注册后,可点击“申请借款”,即跳转进入“授信”界面。用户需填写个人手机信息,亲密联系人电话,绑定淘宝账号,通信地址,并上传身份证照片,便可获取相应的授信额度。之后填写借款金额、期限,便能获得相应借款。
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掌握一个正确的身份证号码及银行卡号,即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用户注册,并通过平台获得借款。
“掌众金融”的官网中称,“闪电借款”通过实时授信的方式,可实现“56秒放款”。
- 律师说法
催收致严重后果 平台与催收者要担责
在互联网世界,受雇于催收团队,以各种手段强制收回欠款者,被称为网络“催客”。记者调查发现,网贷平台将业务外包给催收团队,催客通过获取被执行人个人信息,通过各种手段催收,已经成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记者体验发现,“闪电借款”无需抵押,平台方无法真实掌握借款人资产真实性。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永杰表示,这种情况下,出现逾期或坏账,平台方自己催收,成本会很高,所以会将催收业务外包。
王永杰认为,如果平台与催收团队之间是业务合作关系,对其催收手段不了解,可视为普通的商业交易。而如果平台将借款者及其相关联系人信息提供给催收团队,则涉嫌泄露个人信息。不过他也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平台不大可能对作为合作伙伴的催收团队“完全不知情”,因此,在明知可能会使用暴力催收手段的情况下,仍然进行此项业务,也需承担连带责任。王永杰称,暴力催收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会对平台的信誉造成极大不良影响。若频繁的暴力催收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则平台与催收团队都要承担责任。
王永杰表示,动用包括“呼死你”等手段进行催收,网络催客涉嫌骚扰,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新京报记者 王煜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