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王丽(如图),16年共拿了7张大专以上文凭: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本科文凭,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科、本科文凭,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硕士文凭。今年34岁的她,即将取得三年制全日制教育学硕士学位。
就是这样一位取得众多文凭的“学历姐”,日前得知自己不能直接申报高中教师资格。尽管她曾当过约8年中、小学教师,且热爱教师工作,迄今已教过不少于8000名学生。
为何她不能直接申报高中教师资格呢?
三年制教育学硕士是非师范类
昨日的桂子山,凉风习习。华中师范大学桂树下的石桌边,王丽温文尔雅,举手投足恰似一名中学教师。“昨天在某高校讲了一天的课,明天又要讲一整天高考班的课。”一向边读书边打工的王丽,是个大忙人。她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说,关于申报教师资格的条条框框很多,她已拷贝下来。“为了节省采访时间,我帮你先‘备了课’。”王丽莞尔一笑,气氛立即轻松起来。
她指着一份材料说,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了对研究生师范教育专业界定的文件,两年制全日制教育硕士符合有关规定,可按师范类认定。三年制的全日制教育学硕士不能按师范类认定。
王丽能否用英语本科文凭来申报高中教师资格呢?日前,她前往武汉市教育局咨询,得到的回复是,按照鄂教资[2008]9号文件,她没有申报资格,原因是她当年参加英语本科入学考试时,没有考《教育理论》这一科。2003年11月,王丽参加成人高考。当年教育部对考试科目进行了调整:专升本的统考科目按学科门类设置;取消师范类、非师范类、教师类分类办法。王丽报考的是英语专业,应考科目为: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据王丽介绍,当年只有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入学才考《教育理论》。
面对王丽的难题,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的程先生向记者介绍,王丽是教育学硕士而非教育硕士,两者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学术型硕士,目前无师范教育专业,不能按师范类认定。后者是专业型硕士,系从在职中小学教师中招录,可获得高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硕士要想获得教师资格证,只能等同于社会人员,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的统考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全部合格后方可获得。
王丽说,三年前,她和她现在的同学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考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且在研究生课程中也学过《教育学》及相关课程,并取得了学分。尤其是作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育学硕士,她还直接参与了有关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她认为,如果再重复考一次,那不是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吗?
她教过的学生不少于8000人
因“16年间拿到7张高校文凭”,王丽被报道后一举成名。某卫视非常火爆的相亲栏目,曾邀请她去做“女嘉宾”;还有人想做她的“经纪人”;个别商家则想借她去做“品牌代言”。“这些都是浮云!”王丽摊开双手说,“我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工作,实实在在地生活,希望通过所学回报社会,特别想当一名高中教师。”
王丽介绍,1994年中师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荆门的一所农村小学,当了三年的老师,一个人承担一个班的所有学科的教学。当时感觉自己的知识很欠缺,于是业余自学充电。三年后,她通过自学提高了能力,被调入当地的中学,前后在家乡从教约8年。有一年春节,王丽去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同学家玩,发现曾经与自己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伙伴见多识广,自愧差距太大。“知识改变命运,我也要上大学。”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王丽通过成人高考,如愿考上了华中师大的本科和研究生。
王丽家境并不宽裕。在华中师大求学的8年间,她一直靠勤工俭学、做兼职教师,自理学费和生活费。
去年9月,她曾担任华中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武汉市小学英语转岗教师培训班”的主讲教师,培训了一批小学老师,至今仍在武汉某大学(洪山校区)和某大型培训机构做兼职英语教师。2009年3月到7月,王丽曾独自一人到新疆喀什师范学院语言系支教。
她的笔记本上有一个粗略记录,在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她教过的学生不少于8000人。
记者问她今年想不想报考博士,她笑了笑说,“还是想办法先拿高中教师资格证吧。”
陶教授认为应消除政策“盲点”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陶梅生教授认为,王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又考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具备了教师需要的最核心的素质,按理应该准入这个行业。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都可以直接申报获得,为什么有经验的老师被拒之门外呢?政策本身没有错,但对于一些政策的“盲点”,呼吁专家们来论证解决,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来硬套。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力求公正,给“王丽”们一个机会。
华中师大就业指导中心杨军副主任说,该校许多毕业生都希望获得教师资格证,为将来就业增加便利。但教师准入制度是教育部制定的,王丽在就读专业课的前两年,就应该尽量了解相关规则,少走弯路。此前,该校针对申报教师资格的一些问题,向主管部门反映后,政策向更合理的方向作过一些调整。楚天都市报 记者 蔡青 特约记者 刘春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