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是2014年5月14日,焦裕禄去世50周年的日子。他已远行半个世纪,而他的精神却始终存留神州。
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活在人们心中,活在我们身边。尤其当下党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之时,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更加熠熠生辉。
50年后的今天,时代和人民呼唤更多“焦裕禄”。
76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
黄河古道边,豫东兰考,风沙肆虐。1964年5月14日,在治“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已有成果,却大功未成时,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因肝癌去世。那一年,他才42岁。“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是他的遗言。
1年零9个月后的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第1版头条位置,刊登了穆青、冯健、周原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那天起,焦裕禄的名字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那年,北京,一个13岁的初中一年级少年,政治课上,听老师泣不成声地念完这篇通讯。当听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少年“受到深深震撼”。这个少年叫习近平。
本报记者检索数据库发现,从1966年2月至今,“焦裕禄”3个字,先后76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标题中。其中,1990年7月9日第1版,穆青、冯健、周原再度撰写《人民呼唤焦裕禄》长篇通讯。
2014年3月19日,这张报纸的头版刊出《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长篇报道。此时,已身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说,“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
“焦裕禄”化身更多优秀干部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这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最后一个章节的标题。
他活在我们心中。“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36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思念焦裕禄;群众有了困难,想起焦裕禄;群众心里感到有了委屈,也要到焦裕禄墓前来哭诉。”“兰考人心目中,焦裕禄没有死。在村头、田间,在农舍、牛屋,在农村饭场,在夜半梦乡,他们似乎还跟焦书记倾诉自己的心里话。”《人民呼唤焦裕禄》中写道。
他化身成为更多优秀干部。焦裕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优秀党员干部。从牛玉儒到杨善洲,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以焦裕禄为榜样。
习近平在讲话和文章中,多次提及“焦裕禄式”优秀干部。“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学习牛玉儒,就要学习他廉洁奉公、清正无私的革命本色;学习郑九万,就要学习他‘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自己,“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特别是后来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直有焦裕禄的影子伴随”,一直到成为大国首脑,他仍记挂着焦裕禄。
今天,我们如何学习焦裕禄
什么是焦裕禄精神?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用“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等几个标题进行了展示和概括。
“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习近平说。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并指明了方向:
一是贯穿始终。习近平指出,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二是抓住重点。习近平说,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三是从小事做起。习近平说,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当下,不少县委书记正在纪念和学习焦裕禄。
相信,“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人民的儿子的英名”。
延伸阅读
音乐剧《焦裕禄》首演
5月10日,大型原创音乐剧《焦裕禄》,首次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亮相,拉开了全国巡演序幕。
该剧改变了以往塑造“高、大、全”英雄形象的方式,通过演绎焦裕禄对家人的殷殷亲情、对百姓的深切关爱,展示他高尚的情怀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
该剧在河南省各个地市巡演后,计划在全国巡演上百场。
(据新华社郑州电)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