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太阳的后裔”:执勤时与金钱豹、眼镜蛇对峙

2016-04-27 17:19:02 来源:济宁新闻网

生活报 4月10日讯 “真实的海外维和部队到底啥样?真像韩剧里演的那样吗?”最近,中校高学德频繁被朋友问起当年的维和经历,很多人都跟他提起了韩剧《太阳的后裔》。

截止到8日,这部韩剧在微博上的话题讨论量已经超过100亿,下周将迎来大结局。事实上,作为维和大国,多年来,中国版的“太阳的后裔”一直在海外任务区不断真实“上演”着。2年前,我国向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派遣了一支140人的维和警察防暴队,这是我国首次向非洲成建制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而该防暴队正是以黑龙江边防总队官兵为主组建的,在当地维和时间长达8个多月。

5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曾赴利比里亚任务区的维和警察,揭秘中国维和部队背后的真实故事……

驻地艰苦 海边运黑土种蔬菜

剧情回放:宋仲基品着红酒撩妹,两位女医生悠然地喝着参鸡汤,全队偶尔来个集体烤肉……在韩剧里,阿尔法中队很少被粮食问题所困扰。事实上,海外维和不是“郊游野餐”。

在去利比里亚之前,上尉贺称翔一直不理解:“为啥照片上的非洲小孩,饿得面黄肌瘦,肚子却总鼓鼓的?”到那边后他彻底懂了,“因为缺粮少菜,他们吃了太多不易消化的东西来缓解饥饿。”大多数当地民众每天只吃一顿饭,把木薯、棕榈籽当主食,配合热带水果来充饥。有一回,他到一个村子巡逻,钻石矿明明就在眼前却没人挖,村民们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太饿了,根本没力气挥锹。”

利比里亚靠近赤道,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防暴队的驻地在格林威尔。当地大部分是沙化土质,极少有能种植蔬菜的土壤,想买韭菜得去首都蒙罗维亚,一棵白菜要十几美元,黄瓜、萝卜更是论个头卖,一次性采购100多人的食材根本做不到。炊事员黎贵福回忆说:“买木薯每次最多只能买到两三个,拿回来攒着,凑够20多个才给大家做上一顿!”

后勤分队长魏兵经常光顾一家商店,因为采购蔬菜数量大,甚至被对方列入了“黑名单”。刚抵达任务区时,因为物资短缺,大家不得不靠着馒头、方便面和萝卜咸菜度日。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队员们在海边开垦菜地,从高坡上运黑土种黄瓜、小白菜、空心菜,由于食物来之不易,大家每次吃饭都搞“光盘行动”,把附近的乌鸦给逼走了。一名队员在日记里幽默地写道:近日,当地乌盟(乌鸦发展联盟简称)在营区附近举行9方会谈并达成以下协议,中国防暴队开展的“厉行节约爱粮活动”已造成格林威尔乌鸦粮食饥荒问题,各方一致同意搬迁到几百里外的绥德鲁地区……

韩剧里,宋仲基偶尔会跟“男二”去酒吧小坐。高学德告诉记者,中国维和部队严禁队员出入娱乐场所,他曾听当地人感慨:“我们这的俱乐部,赚不到中国警队一分钱”。不止不能喝酒,就连有的队员在执勤路上买几罐可乐,回来都挨罚了。

100小时技术攻坚 在西非沙地上建起“最坚固旗杆”

剧情回放:阿尔法中队在营地里升国旗的画面,可谓相当养眼,宋仲基在夕阳下敬军礼、宋慧乔手捂胸口,连韩国总统朴槿惠都为其“点赞”。事实上,中国维和部队的升旗仪式远比韩剧里更艰难也更震撼……

在利比里亚任务区,很多国家的维和队员不升国旗,因为海岸的沙地实在立不住旗杆。中国防暴队刚进驻营区时,条件艰苦到“有队员用手掌接水刷牙”,但他们却建起了整个西非海岸最规范、最牢固的旗杆工程。

环境简陋,为何不使用简易旗杆?五小队队长张茂林的解释是:“旗杆上飘着的是中国国旗,在海外,这面国旗的意义更加特殊,绝不能倒!”

为了固定旗杆,他和队友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然而动工时,难题依旧接踵而至。地面20厘米以下全是细沙,往下挖深半米周边就会坍塌一大片,他们研究了100多个小时,采用梯形挖掘加挡板防沙法,并运用15项创新小发明,最终把旗杆立了起来。

由于没有音响设备,升旗时原打算用笔记本电脑播放国歌,结果调至最大音量也没有国内升旗仪式的效果。盖立新政委让全体队员把对讲机调到“7”频道,同步收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全体队员列队敬礼、100多部对讲机里传来国歌声……至今,张茂林仍对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难以忘怀。

这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也给中国务工人员带去了安慰,他们追着国旗找到了营区,一位工人跟防暴队员们说:“出来久了,我就是想来看看‘亲人’。”

执勤时与金钱豹、眼镜蛇对峙从野狼嘴里救下维和战友

剧情回放:宋仲基违抗命令被关禁闭时,宋慧乔偷偷从门缝里递给他一盒蚊香。在海外维和特别是到了非洲,蚊香绝对不能少,但仅防蚊子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防暴队的营区所在地是原利比里亚武装组织的大本营,地下至少埋着上千件武器弹药。队员们每天跑操的小道上挖出过圆形炮筒,哨兵站岗久了脚下“磨”出过地雷,但这些却不是最危险的。

“让我们受到致命威胁的不是恐怖分子的凶器,而是母蚊子不起眼的小嘴!”女中校赵微说,不论白天夜晚,队员们的“头号敌人”都是毒蚊子。这些蚊子携带各种病毒,会传播疟疾,当地缺医少药,一旦病发非常危险。芒果蝇被队员们视为“2号杀手”,它们随时在衣服或者皮肤上排卵,并进入人体内吃肉喝血长成幼虫,发现症状时毒虫可能深入内脏,因此他们的衣物必须在太阳下暴晒,再用熨斗逐个部位熨烫才能穿。

在利比里亚,各种爬行动物都比国内大一号,一种黑盖硬甲的虫子到处都是,每个都跟打火机一般大,各种颜色的毒蛇随时出没,这让队员们渐渐养成一个习惯,除了携带“防蛇包”,每天穿衣、穿鞋前,都要用力抖抖衣服和鞋子,一不小心,就可能与毒蛇在鞋里相遇。

“泛着紫光的双眼跟我对视了一分钟,似乎想要一决高下,我纹丝不动,见没有威胁,七八分钟后,它窜入了林海……”凌晨站岗时,阚大伟曾遭遇过金钱豹,幸而有惊无险。队员们幽默地说:“有几个哨位,晚上十点之后,经常会有野生狸猫、眼镜蛇、黄鼠狼、大蜥蜴出没,基本就是一出现实版的‘动物世界’!”

通常情况下,队员们会与这些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在营区,蜥蜴经常躲在墙角看队员们吃饭,站岗的时候,毒蛇悠然从脚下滑过,头顶还有老鹰虎视眈眈。偶尔也会出现凶猛野兽袭人事件,比如中国的防暴队员就从野狼嘴里救下过维和战友。

分队长林雪峰现在讲起来仍心有余悸,有一回,联利团维和人员普林斯被尾随而来的一头野狼扑倒在地,中国防暴队员们听到厮打声出去查看,发现普林斯的双手和胳膊已经被狼爪抓得满是鲜血,野狼张开血盆大口对着他的脖颈反复进攻,企图咬他的喉管,队员们将野狼三面围住,用长棍猛烈击打狼口,拉响防暴车上刺耳的警报,直至野狼向密林逃窜……

巡逻路上车轮颠飞修桥送药跨越生死路障

剧情回放:道路艰险崎岖,宋慧乔在乌鲁克开坏了三辆车,她和宋仲基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给当地百姓送药。在海外维和任务区,其实这只是寻常的一幕。

全州10万民众仅有一名医生,最多时一天做十几个手术;警员没有枪支和手铐,从入警到退休只有一件警服;大部分教室没有课桌,500多名学生轮流在有少量用竹条做成的长条凳上上课,教室里四面漏风,尘土飞扬……赵微描述的这一幕,让人听着格外心酸。

利比里亚的村庄之间没有公路,往往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条土路”。在泥坑不断的“搓板路”上,防暴队员经常要到偏远村庄执行巡逻任务。有一回,遭遇强降雨,两台巡逻车正艰难行驶在山路上,司机王法的对讲机里突然传来队友的喊声:“快停车!你的一个轮胎被颠掉了!”他赶紧刹住了车,惊出了一身冷汗。

在任务区,防暴队员们出警上万人次,巡逻执勤途经近百个村庄,给民众送药物和食品。他们为居民修建“和平桥”、改善落后的交通;给偏远的学校,送去了唯一的一本《牛津大字典》,校长捧着字典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培训当地的执法人员,还教妇女儿童学武防身。孩子们看到中国的防暴车,经常会指着风挡前的中国国旗高喊:“China,Good!”

队员们还承担过联利团(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运输危险物品的特殊指令,冒着酷暑穿越颠簸的山路将300多枚防暴弹成功运输300公里并顺利移交。张茂林对一次执勤任务印象尤为深刻,为了给偏远山区的一个村子送药,他们冒险驾车通过窄桥,不敢看下面的深渊,等到车辆安全通过时,队员们抱在一起又哭又笑,感叹大家平安渡过这座“生死路障”。

为找信号给芒果树“站岗” 看到亲人视频硬汉泪奔

剧情回放:宋仲基嘬着红参精、“男二”读着女友的情书……每次收到从国内寄来的包裹,阿尔法中队都兴奋异常。而且多数时候,他们往国内打电话畅通无阻。事实上,海外驻地的手机信号往往没那么好找。

执行任务时,防暴队员们是保持警戒的战士,换岗休息时,他们则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甚至是孩子的父亲。赵微对营区内的一株大芒果树印象颇深,由于树下手机信号最强,午饭后,队员们常在那儿给家人打电话、发微信,大家互相调侃:“呦,那边才下岗,又跑这儿给芒果树‘站岗’啦?”

作为随队出征的首席新闻官,高学德8个多月写下了30多万字的维和日记,他在一篇日记里写道:驻外执勤点在大山深处,每次在外驻训超过20天,队员们轮流在高地上找信号,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去失望地回来,最后发现周围一公里都是信号盲区时,岁数小的队员偷偷地流眼泪……

在利比里亚过春节时,队员们曾收到过一份“特殊的礼物”。省边防总队总队长史祯平当起了“邮差”,奔赴利比里亚把家属们准备的礼物逐一分发给队员们,并带去了家人的问候视频。

张茂林读着妻子写的5页纸的长信,几度哽咽;贺称翔听到2岁的儿子在视频里含糊不清地喊:“爸,早点儿回来!”忍不住当场泪奔;在维和期间,赵微错过了孩子掉的第一颗乳牙,但她收到了儿子亲手制作的贺卡,上面写着:祝妈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穿鞋前用力“倒一倒” 下饭馆必点“韭菜鸡蛋饺子”

剧情回放:从战地归来后,宋慧乔跟维和医生们听到巨大声响以为是地震,火速钻到桌子底下,宋仲基则带领他的队友们在酒馆狂欢三天三夜……

利比里亚的钻石、象牙、动物毛皮价格很便宜,按照相关规定,队员们一件也不能带走。但他们可以带走其他的东西,比如难以磨灭的维和印记。

在非洲经过8个多月的暴晒,所有的维和队员都晒得黢黑,有孩子见到期盼已久的爸爸,却伤心得大喊:“这个黑人不是我爸!”

现在,贺称翔每天用印有联合国标志的水杯喝水,回味着当年的“艰苦滋味”;张茂林回国后不但吃饭滴米不剩,穿鞋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用力倒一倒,尽管里面再也不会跑出小蛇和蜥蜴;高学德每次下馆子,一定要点韭菜鸡蛋馅饺子,他说那是他在利比里亚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赵微有一回去参加儿子的运动会,她听见孩子骄傲地跟同学介绍:“我妈当过维和警察!”孩子们纷纷向她行“注目礼”……

如今,参与利比里亚维和的140名防暴队员分布在我省边防各地,他们建了个“维和警察一家亲”的微信群,每天都有活跃分子在群里聊天。每回有人公出到黑河等地,他们都找当地的队友们组饭局,贺称翔笑着说,“只要没有公务在身,大家一定随叫随到,打个电话准好使!”

为什么维和警察的感情会如此之深?也许因为他们不只是普通的战友,在满目疮痍的利比里亚,他们有着过命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