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9月4日电 题:苏州姑苏区探索“虚拟养老院”新模式
记者 张希敏
中午时分,在苏州姑苏区胥江新村77岁居民朱莉英家,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她和老伴准备着午饭,如今她家里的购物、洗衣、烧饭、打扫卫生甚至上医院取药等事情,都由“虚拟养老院”——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完成。
2016年全国敬老月来临之际,记者随全国老龄办来到苏州市姑苏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采访养老服务了解到,该服务中心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
这座被称为“虚拟养老院”的服务中心有养老服务员有419位,没有一张床位,却在为2.6万名高领、空巢老人服务,累计提供上门照料、粮油配送等养老服务148万多人次。实现姑苏区80周岁以上有需求老人全覆盖。
走进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服务指南,标明该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六大类共计53项服务。其中包括洗衣、烧饭等便民家政类服务17项,修理水电等物业维修类14项、陪同就医等注意保健类13项,还有人文关怀、文体娱乐以及应急救助类等。
虚拟养老院自主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功能定位是为解决养老服务中的生活照料,精神关怀、服务协调、计划分配、服务跟踪、质量管控、考核统计、决策管理等日常工作的业务应用操作系统,而非是一个简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求助的公众呼叫平台。
该中心主任刘俊秋介绍说,服务质量是居家乐中心取信于民的核心。中心员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缴纳各项保险。一线养老服务员,90%以上持有“家政技能专业证”和“养老护理员专业证”双证书。
服务中心作为独立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专业养老社会组织,其服务生产者和提供者的功能得到充分激发,并有效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政府、养老服务机构及居家老人之间的良好互动,推动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据介绍,虚拟养老院的标准化模式不仅在苏州姑苏区茁长成长,目前在吴中、昆山、太仓、北京顺义、扬州广陵、无锡宜兴、广西柳州、浙江嘉兴等9个地区落地生根,成功打造了虚拟养老院云平台发展模式。(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