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9月3日电(裴斐)记者3日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可可西里管理局)获悉,12时30分许,可可西里管理局索南达杰救援指挥中心接到巡山队卫星电话报告,经过昼夜艰难的行程,该局第二批救援队与此前被困的巡山队、第一批救援队隔河相望,正在想办法尽早会合。
8月1日,可可西里管理局派出由6名队员组成的巡山队进入可可西里,但由于可可西里地区突遭降雪降温,加上沿途的沼泽、烂泥潭等影响,巡山队员所带食物紧缺,一辆车损坏,另一辆也深陷泥潭无法行驶,队员们高原反应严重,体力严重透支。
可可西里管理局随即成立由5名巡山骨干组成的专项救援行动组,携带油料、食物、药品、氧气、维修配件等,于8月25日7时出发,连夜赶往主力巡山队被困地点开展救援行动。
30日上午10点30分,救援队成功与被困巡山队会合,两队共11名人员计划挖出陷入泥潭的车辆,并于31日撤往卓乃湖保护站。
31日下午3时,可可西里管理局接到救援组卫星电话报告:由于保护区雨雪天气持续不断,两队人员精疲力尽,无力挖出陷入泥潭的车辆,为巡山队员的安全考虑,可可西里管理局决定暂时放弃对被陷车辆的施救,两队人员分乘两辆吉普车计划撤回卓乃湖保护站。
该次卫星电话后,管理局后方便无法与11名队员取得联系。2日凌晨2时,11名队员时隔35小时发来电话报告:由于卫星电话车载充电器出现故障导致11名队员近35个小时没能与后方取得联系。
在此35个小时内,11名队员艰难前行10公里,正在小烂泥潭施救一辆被陷车辆,可可西里腹地依然是雨雪天气,巡山队员连日开展施救工作导致体力透支,返程依然比较艰难。
2日早晨8时,可可西里管理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可可西里管理局局长布周带队前往保护区腹地开展第二次救援工作。2日11时,第二批救援队向保护区腹地进发。
2日18时,11名队员在安全抵达卓乃湖保护站稍作休整后,连夜启程以尽早与第二批救援队会合。而第二批救援队带着救援物资正在向保护区腹地进发。
今日上午11点20分左右,11名队员前行至离109国道30公里处;第二批救援队于今日早晨8时许,行至离109国道30公里处,但由于两队之间隔着一条大河,目前两队人员正在想办法渡河。虽然两队即将会合,但返回路途中仍要经过许多烂泥潭、沼泽等,行程依然异常艰辛。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发生的对藏羚羊盗猎和反盗猎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为全力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今年以来,可可西里管理局开展密集型专项巡山行动达160余天。(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