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UFO三大悬案:贵阳“空中怪车”后记_0

2016-08-26 16:39:44 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为中国UFO三大悬案,河北飞人事件、黑龙江孟兆国事件都基于当事人主观讲述的经历,只有 空中怪车 有现场可考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康正| 贵阳、贵定报道

胡其国真的老了。

在雨季行将结束这段时间,呆在贵定县城老家的他,已经扛不住外面空气中渐渐泛上来的寒气。家人给他一楼的房间生了炉子,房门和窗子都关得严严实实,他还是要把轮椅尽量滑到炉子跟前。

严重的高血压和其他疾病,正在慢慢啮噬他的记忆,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有时候,《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问他 空中怪车 的事,他会慈祥地看着你,却不知道从哪一句说起。

当一旁陪他的儿子跟记者感叹: 很多人都说他不务正业,其实他的思想真可谓天马行空呐! 这时候,胡其国会稍稍从轮椅中坐起来一点,脸上满满的笑容,烂漫极了。

50多岁的胡其国,是中国的 骨灰级 UFO迷,也是17年前那起发生在贵阳城北的 空中怪车 事件的民间独立调查者。这一事件,后来被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列为中国UFO三大悬案之一。

林场飞来 空中怪车

1994年12月1日,整个贵阳城都沸腾了。

这一天起,在贵阳市中心到城北都溪林场的道路上,前去参观 空中怪车 的贵阳市民络绎不绝。

人越来越多,林场就开始卖门票。 都溪林场工会主席赵洪碧日前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卖票大约持续了1年时间, 3元一张,一天要卖好几千块呢。

从贵阳市中心到都溪林场有近20公里路程,如今通行仍要靠多次换乘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才能实现,一趟下来尚需近两个小时。这日均几千人的流量放在17年前的贵阳,其盛况不难想见。

赵洪碧在都溪林场干了30年,至今手头还留有一批门票原件。这些已经开始发黄的门票,以 空中怪车 现场图片为背景,命名为 都溪林场特种灾害科研现场 。

这的确是一次匪夷所思的 特种灾害 。一夜之间,都溪林场的数千棵马尾松瞬间被拦腰折断,断树几乎向同一个方向倒去,却都留下了1.5米~2米高的树桩兀自直立。

赵洪碧第二天早上去上班,赶紧和同事一起去现场看。除了齐刷刷断折在眼前的松林让她震惊,至今让她记忆犹新的是,林场里面一家砂石场的铁簸箕居然飞到10多米外的松树梢上挂起。

2011年11月7日上午,《瞭望东方周刊》在保留下来的灾害现场看到,这些树桩大都有一般常见的电线杆粗细。赵洪碧讲,松树原本有20多米高,像这样高的大树被拦腰折断的,在林场共有4个区域,总面积逾400亩。

《贵阳晚报》率先介入对这起灾害的全面调查,并在1994年12月发表的报道中首次使用 空中怪车 的说法。此后10多年,国内外媒体对于 空中怪车 事件的科学探访几无间断,灾害那一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被尽可能多地还原。

从各种信息来看, 空中怪车 此次短暂现身大致呈现如下情形:1994年12月1日凌晨3时30分左右,都溪林场守夜工人、附近多位居民都听到巨大的类似蒸汽火车发出的轰鸣声,有人看见两道超强的黄色光芒射向东北方向,随后光线和声音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第二天,人们在林场看到前述灾害现场的情景。

2005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播放3集专题片《寻迹 空中怪车 》,一一呈现了目击者、亲历者、调查者的讲述,以及包括中科院、北京天文馆在内众多专家对于地外文明的分析、质疑和想象。2011年8月,央视科教频道《奥秘》栏目再度播放了《寻找 空中怪车 》。

实际上,《寻迹 空中怪车 》专题只是央视大型系列策划《中国UFO悬案调查》中的一个案例,另外两个案例分别是 河北飞人事件 和 黑龙江孟兆国事件 ,它们合称中国UFO三大悬案。

一个 不务正业 的UFO迷

胡其国是最早一批前往都溪林场 看稀奇 的市民,他的人生从此改变走向。他彼时才40出头,充满了对地外文明无穷无尽的想象。在这之后10多年间,他倾尽家财和精力研究 空中怪车 ,一直到病魔把他推倒在轮椅上。

胡其国是中国第一批UFO迷。他和那一代大多数UFO迷的经历一样,在上世纪80年代初看到了《飞碟探索》这本杂志,从此对UFO世界如痴如狂。而中国开启UFO探索之门始于1978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沈恒炎的文章《UFO---一个不解的世界之谜》。

我才5岁多,他就带着我坐火车去参加UFO研讨会,以后但凡哪里有这方面的会,有类似的现场,不管多远,他都自掏腰包去。 儿子胡世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那时候母亲一个人在贵定县城开百货公司,父亲常常拿百货公司赚的钱来贴补他的UFO爱好。

1987年,胡其国与贵州的一批UFO爱好者正式成立贵州UFO研究会,研究会挂靠在贵州科学院新技术研究所,他任研究会秘书长。所以,胡其国在1994年介入 空中怪车 事件调查时,已经有了秘书长这一重身份。

大部分调查工作都是胡其国独立完成的。 他这些年调查研究 空中怪车 ,以及前后到全国各地开会的差旅费,估计花了近百万元。 胡世卿说完这句话,一旁的胡其国连忙说,应该只花了几十万吧。

胡其国出身中医世家,家里在医药这一摊事务上还有一笔不小的收入,但他一心只扑在UFO上。儿子胡世卿不得不在20岁就挑起家里经营的重担。胡世卿说: 当时家里也觉得他不务正业,怎么成天都是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背着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胡其国却在调研 空中怪车 的事情上忙得不亦乐乎。他一一走访目击者,并把数十位目击者的讲述记录下来。到2005年,10年中他调查掌握的一手资料已形成数万字的文本。

而胡其国埋头 空中怪车 调查的这10多年,恰好是中国UFO民间探索日渐走下坡路的阶段。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谈论UFO的人也越来越少,在他生病之前,贵州UFO研究会就已濒临解散,他病后,这个UFO爱好者的大本营也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胡其国至今还在订阅《飞碟探索》杂志,他把这些杂志放在炉子边上,顺手就能拿到。只有这个时候,他的世界才超越了轮椅,超越了低矮的天花板,尽情遨游在地外文明的探索空间。而这本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UFO迷的老牌科普杂志,销量已从鼎盛时期一年发行30万册,下滑到如今每年4万册。

本刊记者问胡其国,在外人看来,你这么多年下来一无所获,后悔吗?胡其国几乎没有犹豫,他说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