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彭丽媛回忆儿时练歌:每天能喝几壶开水_1

2016-08-17 17:43:53 来源:济宁新闻网

记者_胡雯雯

3月22日,在身穿立领藏蓝色双排扣风衣、佩戴浅蓝色围巾、手提黑色皮包的彭丽媛,与她的丈夫、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同笑容可掬地踏出机舱挥手致意的那一刻, 中国第一夫人 就成了全世界媒体炙手可热的话题。

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上, 第一夫人 是当天无可争议的话题中心。关于彭丽媛走下飞机时的那身时尚套装的话题,一直充斥着电脑屏幕,从衣服的颜色、品牌再到挎什么样的包,都激起了人们最大的兴趣。一个例证是,就在彭丽媛走下飞机几分钟后,她出访莫斯科着装的翻版就出现在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网上。因为彭丽媛身着的服装后来被认定是纯正的中国本土品牌,第一夫人热度甚至还拉高了几支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股价走势。这让人很容易想起,几年前,包括休闲品牌J. Crew在内的许多品牌因为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惠顾而大受提振。

就连一向挑剔的外媒这次也没有吝啬他们对中国 第一夫人 的赞美语句:英国BBC称她为 中国的时尚第一夫人 ;美国《纽约时报》说 从美学角度看,这是一次仪态万千的成功亮相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 中国网民对她的称赞让人想起了2008年美国新任第一夫人米歇尔 奥巴马 第二天,新华网甚至也评论说 美国有米歇尔 奥巴马,中国有彭丽媛

这既是一个惊喜,也在意料之中。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领导人的配偶一直都比较低调,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新闻媒体也尽量避免涉及领导人的家庭生活。直到1994年江泽民出访欧洲时,妻子王冶坪以端庄的仪态出席了相关活动后,中国的媒体报道政策才做了一些调整。

根据罗伯特 劳伦斯 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 所著的《江泽民传》中描述, 随着1994年的这次访问,党的媒体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党的一项内部指示要求中国的新闻机构 适度地报道江泽民同志夫人在国外访问时的有关活动 。过去,新闻媒体总是避免触及高级领导人的个人生活。

在这部书籍里,罗伯特 劳伦斯 库恩这样写道:在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的10天时间里,王冶坪扮演了中国第一夫人的角色,仪态端庄,泰然自若。虽然她对这些完全不感兴趣,她还是成功地扮演了这个角色。尽管有身体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在巴黎的国宴上,她忍受病痛长达3个多小时 但她勇敢地时刻伴随在江的身边。她的丈夫感到高兴,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形象,而且他真的喜欢见到多年来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在国际舞台上受到应有的尊重。

后来,胡锦涛偕夫人刘永清先后出席过奥运会,并多次出国访问。刘永清身着套装和半高跟鞋,配胸针和项链的形象,也获得过国外媒体 清新 文静 有修养 的评价,但是第一夫人的形象还是比较低调。

相比之下,彭丽媛作为曾多次登台春晚、身兼 世卫组织亲善大使 、 控烟形象大使 、 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 等公益身份的歌唱家,形象早已为中国公众所熟知。而且,作为一名资深的文艺工作者,彭丽媛在个人形象上的塑造显然更为娴熟。央视造型师徐晶早就赞赏过彭丽媛的品位: 许多明星都喜欢往自己身上堆砌东西,其实,加是最简单的,而做减法,减到一个什么分寸,就很难把握了。但她一点就通。 她的妆容淡雅精致中透着英气,与亲切的笑容相得益彰,发型也大气而雍容。

此次陪同出访,更为中国普通公众所津津乐道的,还是彭丽媛的服饰。从俄罗斯到南非,彭丽媛每次亮相,全身图片便立刻传遍各大网络和媒体,同款服饰的搜索率和销量一下猛增,就连不关心政治的观众们也会守在《新闻联播》前,看看彭丽媛又有了什么新造型,出席了什么活动。在网络上,网友们用 瞬间骄傲了 来形容彭丽媛在世界面前的优雅亮相,而跟随的评论无不是 美丽大方 、 让全世界看看,我们的 第一夫人 才貌双全 、 端庄、大气、亲民 等褒奖。

与中国普通民众兴趣点不同,外媒更看重其 第一夫人 身份的政治意义。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写的那样: 彭丽媛与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 奥巴马大体相似,她们都是乐于助人的现代女性,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都受到时尚爱好者的追捧。如今,中国的外交部正在竭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而彭丽媛的亮相恰逢其时。 很多政治分析人士和外交人士预计,彭丽媛将有助于提升并软化习近平的形象。

至少,对中国本土的服装品牌而言,彭丽媛的这次亮相是个极大的鼓舞。彭丽媛这次出访所选择的服装品牌,由广州设计师马可创立。这位在国际时尚界颇具好评的设计师,擅长用棉麻等自然材质,打造具有东方韵味的 减法的奢侈 ,与西方时尚圈的logo化和物质化形成了鲜明对比。彭丽媛对于这个本土品牌的偏爱,一来契合了自己简约而富个性的气质,二来也为弘扬本国品牌,压制奢侈之风提供了契机,深得人心。

而在外媒一致盛赞其 优雅 美丽 的同时,也纷纷打听,彭丽媛是怎样的人?

从小山村出来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里长满故事,

憨笑中埋着乡音

就像她的代表作之一《父老乡亲》所唱的一样,彭丽媛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离菏泽郓城东南20多里外黄堆集乡彭庄村人。父亲彭龙坤是郓城县文化馆馆长,母亲是郓城县豫剧团的一名演员。7岁那年,文化馆一些讲解员要拍工作照,彭丽媛追着父亲说 也给我照一张吧,我还没照过 ,父亲硬是不让,后来彭丽媛缠着摄影师,趁父亲没注意时偷偷拍了一张,这也是她童年时期唯一的一张照片。在照片里,她穿着妈妈做的花布衣服,嘴咧得大大的,开心的牙龈都快笑出来了。

彭丽媛的童年时光很多都是在县剧团的牛车上度过的,摇摇晃晃地跟着父母随团下乡演出。尽管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却培养起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她当时的数学老师总是感叹:能把你唱歌的劲头用在数学上该有多好。14岁那年,听说山东省 五七 艺术学校(1978年改为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恢复招生,她赶紧收拾行李去济宁师专赶考。

那时候弟弟生病,家人没办法陪伴。爸爸给一个拉煤的卡车司机塞了两条烟,又给音乐老师十块钱路费,就带着我上路了。 后来彭丽媛回忆说,备考那几天,自己唯一感到满意的就是 每天能喝几壶开水 ,因为妈妈传授过她一个心得: 为了不让嗓子上火,让嗓子明亮,你得不停地喝开水。结果我白天晚上都在喝,一天能喝三壶。

那时彭丽媛又瘦又小,脸黄黄的,扎两小辫。到了考场,主考老师一看这丫头挺土,就说 你等一下,让人家考完了你再来 。就这样,一直等到晚上11:40,考官们准备收摊了,才想起还有一个考生。 那时候我非常难过,觉着不能以貌取人。其实我心志挺高的,觉得我比他们唱得都好,真是这样想的。 彭丽媛后来回忆说。

彭丽媛上来唱了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原本正在聊天收东西的考官们不做声了。听她唱完,一个老师说,不错,你还会唱什么?她又来了首《南泥湾》。最后,那个考区招了四五个学生,彭丽媛名列其中。

首位民族声乐硕士

在山东艺术学院,她师从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老师王音璇,主攻民族唱法。据她当年的同学徐承跃回忆, 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小妹妹 在全班年龄倒数第二,但舞台感觉非常好, 气场很足,大概是因为父母都在剧团、文化馆工作的缘故,她从小就接触舞台,因此看上去比我们都有经验 。

1980年,她跟随王教授到京参加 全国民族民间唱法会演 , 以《包楞调》、《我的家乡沂蒙山》等歌曲轰动了北京,当时《北京音乐报》曾评论称 民族唱法,前途光明,后继有人 。一时间,许多单位都想把这个年仅18岁的新秀挖过去。时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歌舞团团长的孙正抢先了一步: 当时我们歌舞团接到一个任务,出访北欧6国进行友好访问和演出。那时彭丽媛还年轻,也认为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就作为演唱民歌的青年歌手借调随团出访。出访期间,团里就为她办好了工作关系,这样等她一回来,就穿上了军装。

对于绿色军旅的向往,也许是彭丽媛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之一。彭丽媛的姨父是黄埔军校出身,舅舅也去了台湾,父亲曾在 文革 时被打成右派反革命,在那时的她看来,穿上一身橄榄绿,能获得让自己扬眉吐气的政治身份,到处自由歌唱。

1981年,彭丽媛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寄来的进修通知书。入学第一天,她被分到一个非常拥挤的平房里面,十几个人一间宿舍。 那时都是在临时搭的防震棚里上课,五六个人用一个琴房,我为了抢琴房,曾经跟我们器乐系的同学李树萍打过好几次架,每次都是我赢,我现在都觉得对不起她。当时大家也互相攀比,不是比钱和地位,也不是比谁去傍大款,而是比谁学习好,考的分数高。那时候学习风气实在太好了。 彭丽媛回忆说。在中央音乐学院期间,同学送了她一个外号 三点一线 ,就是 琴房 宿舍 食堂。

在这所音乐学府,彭丽媛被安排到金铁霖班里,学民族声乐。在这位先后教出过宋祖英、董文华、张也、阎维文等歌唱家的名师手下,她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声等技巧。在随后的9年中,先完成了声乐本科的学业,又在1990年通过论文答辩,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成为我国首位民族声乐硕士。

著名画家靳尚谊创作于1984年的一幅油画《青年女歌手》即是彭丽媛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期间完成。当时彭丽媛正在读该校研究生,应靳尚谊之邀,利用周末闲暇时光客串了一回模特儿。画家和画中人都没有想到,他们是在为30年后的中国第一夫人绘制重要历史形象。

1984年,中央电视台第二届 春节联欢晚会 上,身穿红色大蓬裙的彭丽媛登台唱了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从此,彭丽媛这个名字红遍大江南北。也就是在这一年,她由前卫歌舞团调入了总政歌舞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