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 总部经济 发展脉络的表现之一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单素敏| 北京报道
总部基地 四字,让人 不明觉厉 。
在北京,它是位于西南四环一个产业总部集群项目,作为北京总部经济试验新区,自2003年面世以来,获得了许多掌声,也间杂一些质疑。
与此同时, 山寨版 总部基地与总部经济的发展热潮随之在全国各地涌现。北京 总部基地 创始人许为平对此既感无奈又颇为自豪。
项目名称是令其自豪的作品之一。 总部 代表项目定位与核心价值, 基地 意味着实力和规模,组合起来,给人 起码不一般 的直接印象,许为平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国内各地城市 总部经济 发展的十年间,许为平说,他的公司以实践者的身份成就了 最纯粹、最符合总部经济特点 的新经济形态,而一些理论研究者,似乎并不完全认同这个结论。
但,无论如何,作为 理论 与 实践 的一对辩证关系,北京 总部基地 的成长史,也是中国 总部经济 发展脉络的表现之一。
前世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成立于1991年11月,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的三个园区之一,1994年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一期开发始于1992年,采用的是传统的土地招商开发模式,即政府将市政做到位,将土地转让给工业项目。
这种土地招商模式带来了现实问题,比如一些企业拿地之后不做工业,而是做收益更高的房地产;一些企业因为能力不足将建筑建设的档次降得过低,影响园区景观;一些企业建设进度慢也造成土地的长期闲置,等等。
2002年在进行二期开发的时候,园区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一期的建设模式显得难以为继。著名的物业公司威格斯在为丰台园出具的《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二期项目之顾问报告汇报稿》中,提出将产业区定位为 商务花园 (Business park)。这种来源于国外的建设理念适合于大城市相对边缘地区,需足够大的土地规模、便捷的交通、能够享受高科技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等。这些要求,丰台园几乎完全符合。
彼时的许为平,身份是 英国道丰国际集团亚太区总裁 。在经历办公地点数次搬迁之后,他发现 地产商都想到为企业家们建,但竟没有人为企业修建总部楼 。
建设 独门、独户、独院、独立产权,可以书写企业名字的总部楼 ,道丰国际的想法与丰台园二期规划理念一拍即合。
2002年5月25日,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直属企业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英国道丰国际集团及北京道丰数码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关村丰台园道丰科技商务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丰台园二期高级商务园(Advanced Business park)的房屋开发、建设、出租、出售。
总部基地 的得名,则来源于2003年初一次小型的学者座谈,赵弘提出 总部经济 一词,让许为平灵感迸发, 总部基地 便成为Advanced Business park(简称ABp)的中文释义。
除了颇具冲击力的案名,总部基地的亮相方式也堪称拉风。2003年6月19日,一架直升机在总部基地施工现场撒下万朵鲜花,拉开了总部基地开工典礼的大幕。
总占地约6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方米的总部基地,规划建设500余栋1200至6000平方米独栋总部楼、五星级酒店和其他完善的商业配套。
开工一年后,总部基地一期吸引了百余家企业。《中国科技财富》当时的报道说, 总部基地被称为2004年销售的神话 。而随后,招商不力、空置率高、入驻企业鱼龙混杂等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而许为平在2014年也还在不断被媒体问及总部基地与房地产的区别。
总部基地以产业用地为主,服务配套部分是商业用地。 许为平针对早前媒体 以产业用地价格拿地实际建设写字楼 的质疑也提出反问: 政府把产业用地规划到CBD、街了吗? 12年前的丰台总部基地所在地 脏乱差、黑恶势力扎堆,没有任何所谓现代经济可为 , 2003年非典肆虐,总部基地在 一张贫穷落后的白纸 上开始总部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政府既然在这里规划了产业用地,我们则把产业总部集聚起来了,这对政府、税收不是更有利吗,为什么这件好事会成了我们占便宜的事? 公平竞争、市场运作 实现了今天产业总部集聚的极化效应。许为平总结说。
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评论说,由 总部基地 公司统一招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把政府从繁琐的招商、引资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只做监管和服务,在当时市场经济并不十分成熟的条件下,不失为一种成功。
今生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从不缺乏创富传奇。比如十余年前还是一片荒凉之地的北京西南四环,如今高楼林立,交通也出现了拥堵状况。
这可以说跟我们有直接关系。 与本刊记者谈到这里时,许为平语气中半是调侃,半是得意。
他说,目前,北京总部基地核心区已入驻500余家企业,其中 70%到80%为高新技术产业 ,每年创造上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保持在年均30%以上增长,2012年实现企业总收入近3000亿元人民币,以占丰台区不足1%的土地,贡献了50%的工业产值,三分之一的地区增加值,实现了对地方财政25%以上的贡献。
总部基地项目除了在国内的沈阳沈北新区、青岛城阳区、浙江海宁市尖山新区陆续落地,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皇家阿尔伯特码头,一个规划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 亚洲商务港 即将在2014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23年全面建成。这个项目英文案名Asian Business port,与总部基地简称ABp一样。
上世纪80年代最后一条船驶离之后,阿尔伯特码头废弃了整整30年。开发者宣称,将在这里竖起一面亚洲的旗帜, 将引领亚洲的经济走向欧洲 。
很多地方政府也对 总部基地 四个字有特殊的感觉。
比如仅北京十里河建材一条街,就有闽龙陶瓷总部基地、闽龙木门总部基地、闽龙橱柜总部基地等。浙江余杭有中国品牌家纺布艺总部基地、广东佛山有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其他包括新疆总部基地、成都青羊总部基地等等。
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热情,似乎让人难以用一两字词予以准确评价。
总部基地项目的成功不表示总部经济的成功。 赵弘说。实际上,许为平的公司在项目运营7年以后,才在2010年走出北京,在沈阳沈北新区---一个同样是空间好、生态好、位置好但经济状况不好的 白纸 上,全面开启 东北总部基地 的发展图景。
2014年3月20日,江南总部基地在许为平的老家浙江海宁开工奠基。
我接待的考察团不下千个。 许为平说。
总部经济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发展模式。 赵弘说,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之下,既有总部基地的成功,也会有一些模仿者的失败。 北京总部基地样本的核心是同一产业高端智能的聚集,而不是简单的企业总部的聚集。有些地方做总部经济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总部经济的本质。 业界另一观察者邱仰林说。
为什么总部基地的模式目前没人超越?是因为他们下的功夫不到位。 许为平说,如果做房地产开发商,今天应该做出100个项目了。
而我用12年只做了一件事。 人生有几个12年呢? 许为平喜欢用反问句,既是问题,也是答案。
未来
在采访初见时,许为平拿出《望东方周刊》2014年第9期杂志。许在《在 心理雾霾 中彷徨的 日本梦 》这篇文章旁边作了旁批, 现在更严重的是经济雾霾 ,对经济走向,许为平表示, 目前的深水区出现了一些经济上的不明朗,有点云山雾罩 。
不过,对于 总部基地 发展之路,许为平显然要比经济走势和全国总部经济进程有把握得多。
在伦敦总部基地的运作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也可以用在中国。 许为平介绍,比如拓展融资渠道,引入专项基金,提高资金杠杆作用,在北京总部基地项目上没有享受的待遇,在未来政策环境宽松、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都可以享受到。
去年我就已经开始全力研究资本运营的问题。 许为平透露,4月15号去伦敦,与当地大概10家左右的养老基金一一接触。
总部基地官网上,自2009年以来的每一年,几乎每天的动态都有详细的记录和当年十大关键词的总结,这些 大事记 记录了总部基地的成长史。
2014年3月27日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因潍坊市的代表团、约见的企业等来访人马,多次提醒许为平的时间安排,这些大概也将成为值得记录的内容之一。因为, 潍坊总部基地 将成为许为平在地市级推广总部基地的一个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