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石化泄漏爆炸:空白的7个小时政府明知地下有石油管道却没有加强防范,管道公司知道管道潜在风险巨大却无法及时整改,突发事件明明有应急预案却不能得到执行。是复杂的情况,还是惯有的漠视,使得一个
5:00至10:00
据《中国新闻周刊》调查,黄岛的多部门的协调行动,直至11月22日早上5时左右才全面启动。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分局在5时左右接到了区应急办的通知,称海面有溢油现象,并赶往事发现场。
这符合《黄岛区石化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发生或确认即将发生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管委(区政府)分管负责人、有关部门和事发地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要迅速赶赴现场。
青岛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宁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了信息的准确性,并说明,区环保局随即上报了市环保局,市局也派出10余人的应急队伍,于上午8点赶到海面溢油现场。
市环保局同时向市政府通报,并按照应急预案分成技术、监察、救助等多个小组,检测、制定清油方案,提出治理的相关建议。
陈宁后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环保部门在程序上没有问题,现在关键是看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大约同时接到通知的还有海事部门。青岛海事局指挥中心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海事方面大约在早上7时接到了有陆域污染的报告,并说明很有可能流入大海,造成海域污染,因此随即投入到清污工作。
公安方面应已接到了报警。不过这个报警电话是邢玉庆到达现场后才拨打的。
据邢玉庆的回忆,他于8:30左右到达漏油现场。 我赶到漏油现场看到,有十几个施工人员,一旁公路上还有社会车辆往来穿行。我感觉交通秩序有点乱,需要实行交通管制,就让公司公安科长黄岱打110报警,希望警方增加警力。
据他介绍:当时漏油点路面已经挖开了一个近3米长、2米宽、2米深的作业坑,路面上的油污已基本清理干净。有一个4人抢修队在现场,还有管道科三四个人、青岛站站长、管道工、公司内部消防员。 后来得知,我们系统一共有21个人在现场。
不过,青岛市和黄岛区公安部门一直拒绝接受采访,也不提供何时接到报警电话、接警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等信息。但是,根据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在发生管道突发事件时,应负责组织公安消防队伍进行现场救援,制定泄漏、爆炸和灭火的扑救处置方案;组织搜救伤员;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等工作。
斋堂岛街的堵漏工作进行到8:40左右时,邢玉庆接到石化管道分公公司安全科长的电话,告诉他海边溢油现象严重,他于是又赶到了海边参加处置。
这个信息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海事部门接到的海面有原油的情况并非来自中石化方面 中石化之前可能并不知道海面也同样有溢油的情况。
邢玉庆赶到海边时, 看见地方相关部门的人员也陆续前来,包括安监、环保、海事和市政的人,穿着样式不同的制服。
按照这些信息推断,凌晨3:00发现漏油后2个多小时内,对于漏油事件的处置主要由中石化企业一方在进行,并集中在管道泄漏点一带;清晨5时后,区、市一级政府相关部门才参与到处置程序中,不过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海面的溢油处理。
大致可以推理出这种处置程序的逻辑:海面原油泄漏面积比较大,影响也比较明显,而管道原油泄漏既然中石化已在进行堵漏工作,应该可以很快得到解决。
不过,所有人似乎都忽视了一点:既然漏点已经发现,并迅即开始了堵漏工作,距离四五百米远的海面溢油又来自哪里?
10:00至10:30
10:10时,邢玉庆从海边赶回了管道漏油点。此时,现场作业已基本完成。
邢玉庆下到坑底看了一下,看到 漏油的位置在输油管下部,有一个约两个巴掌大小的洞。从当时的情况看,处置这样的问题需要换掉一截管道,这不是我们自己能办到的,需要报告上级。
青岛输油站站长告诉他, 现场已清理干净,现在确实没有油了,漏的油从输油管下面的地下排污暗渠流走了。
关于这条地下排污暗渠的情况,至今尚无准确和公开的消息。
唯一能够知道的,是当地地下管线的情况非常复杂。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曾在新闻发布上坦承:爆炸附近刘公岛路地下共有11种管线。不过市政府方面始终强调, 市政管线是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
负责东黄复线的一位中石化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后建管网要避让先建管网,并且在石油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米地域范围内,严禁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
而按照《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具体规定,原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与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管道中心距公路用地范围边界不宜小于10米、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5米。
不过,在不断扩张的城市面前,这个标准有些奢侈。一位要求匿名的知名石油管道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目前的城市发展程度来看,即便东黄复线晚于城市规划建设也难逃此命运, 按规定应达到相应安全距离,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发达地区,一是企业无力与地方政府对抗,二是现实情况往往不允许。
他举例说,中海油在铺设从深圳到广州的石油管道时,设计改了十几遍,无论怎么改都很难按标准穿过市政管网和居民密集的城区,有的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临时修改。
这位专家介绍,长输管道一般分为三级,输油主干线、支线以及供给到居民家庭的城市管网。按照要求,干线管道的顶面浮土厚度不小于1.2米,但由于地下1米范围内已铺设电信、供水、排污等管线,石油管道不得不挖得更深。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的交叉口看到,漏油流入的排污暗渠与石油管道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面,呈交叉状态,石油管道泄漏的原油,刚好流入了这条暗渠。
上述专家听过描述后说: 这肯定不符合规范,在交叉区域,上下要保持至少半米的净距离,以确保安全。
事实上,尽管市政管网的设计由当地规划局审批,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诸多违规行为很难进行监督和纠正。2010年,东黄复线发生了两次漏油事故,均由地方违章施工造成。
不过,东黄复线的此次泄漏,到此时为止,似乎没有那么严重。邢玉庆在坑里探查后,又返回海边继续处置海面溢油。他说, 我一边打电话一边离开了漏油点,当时看到结束作业的工友们都站在一旁,后来知道他们所站位置正处在发生爆炸的暗渠顶上。这些人大部分我再也没有见到。
就在他离开泄漏点大约5分钟后,爆炸不期而至。
10点20分左右,我站在海边,突然听见两声爆炸,前后间隔三五秒钟, 邢庆玉向新华社记者描述了他对爆炸位置的判断, 方向就是我刚刚离开的丽东化工厂附近。第一爆炸点离海边排污口只有几百米,十几秒之后,海边排污口出现明火。
爆炸后,邢玉庆立刻给公司输油处处长打电话报警,时间为10时23分至24分,之后,又打了110报警。
即便不打电话,警方、市政府、应急办也全部立刻知道了 爆炸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多条街道路面全被掀翻,道路高拱,门窗玻璃爆碎,变形,行人被抛至空中,爆炸产生的黑烟升腾至几百米高。
上述石油业内人士分析,泄漏的很可能是从黄岛港口上岸的进口原油,油质好,易挥发,在排污渠中不断积聚,最终爆炸。
无法答疑的新闻发布会
11个小时后,青岛市政府在黄岛街道办事处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尽管事故刚发生不久,可披露的信息有限,但对伤亡数字做了及时公布,并公布了初步确定的事故原因:进入市政管网的轻质原油闪爆导致,具体原因正在调查。
但当媒体需求的信息越来越多时,新闻发布会不再平和了。
媒体要求的中石化方面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要求始终没有得到满足;媒体就海事、消防等工作提出问题时,发布会主持人往往以无法回答打断提问,继而拒绝回答。
直至11月23日晚上,青岛市政府的相关领导才第一次出现在发布会现场。
请问,泄漏了多少油,原油流了多久? 一位记者提问。
主持人停顿两三秒后说: 只能就市政设施恢复和海上油污清除进行提问。
另一名记者再次提问:之前有报道提出,爆炸前现场有电焊施工,是否属实?
还未说完,主持人便将他打断: 这个问题下次发布会安排人员回答。
整个发布会仅持续了43分钟,市政府方面依然只提供救援方面的信息,对于事故原因和处置过程只字不提。但在记者的追问下,也承认 当地地下管线的情况非常复杂 。
细心的记者还发现,新闻发布会的名称在不断变化。最初是 11 22中石化原油输送管道泄漏爆燃事故新闻发布会 ,一天后,变成 11 22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新闻发布会 ,之后在两个名称上摇摆不定,有时一天上下午两次新闻发布会,名称也不一样,但中石化方面早在事故发生第二天便澄清:发生泄漏的管道是东黄复线,而非黄潍线。
11月24日,有记者就此提问: 中石化证实发生事故的是东黄复线,为什么发布会还叫黄潍线?
谁给你提供的信息你就找谁问。 主持人回答。
不断有记者就 从漏油至爆炸的七小时发生了什么 提问,但主持人的回答始终是:下次发布会安排人员回答。面对类似 为何七小时内没有疏散群众 是中石化没有上报,还是上报后政府没有行动 等问题,主持人都无一例外地回答:下一个问题。
也有例外,青岛环保局副局长陈宁对每个问题的解答都很耐心,遇到无法确定的数字,就现场打电话确认。 所以事故报道中关于环保方面的程序解释是最详尽的。 一位记者说。
在这种情况下,每次发布都是草草收场。记者只好在会下对出席者 围追堵截 ,不过主持人一宣布结束,出席者也大步流星 逃 往停车场。
情绪的积聚,使政府与媒体间产生了某种张力:一方不断试图将发布会的提问范围圈定在既定领域,而另一方则轮番努力突破,不断追问主办方不愿回答的问题。
在11月25日的发布会现场,矛盾终于激化了。
一位记者提问:现有信息显示,事发当日早晨七八点已有人打110报过警,为什么没有警方到现场处置?主持人回答:这个问题下次回答。
另一名记者接着说:警方有报警记录,应该可以查到。
出席发布会的市公安局副巡视员王海安回答:那要回去查查才能知道。
王海安在会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安部门是在爆炸发生后才投入到救灾工作中的, 与消防是前后脚 。
青岛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田洪星也在之前对《中国新闻周刊》承认,消防部门是在爆炸后参与进来的,之前并没有接到原油管道泄漏的任何消息。他说,12月上旬本有一次青岛全市的大规模石化消防演习,没想到,就在演习前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
但主持人已就此宣布了发布会的结束。有记者生气地表示:不回答问题,以后就不要再开发布会了。
果然,11月26日,截至《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发稿时,仍未接到召开第六次新闻发布会的通知。
救援资讯:
医疗:22日10时40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局以及青岛市卫生局立即派出60余辆120救护车到达事发现场;同时协调多家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调集400余名专家和医务人员做好接诊准备。截至2013年11月23日中午12:00,共收治伤员136人。
消防:事故发生后,45台消防车、200余名消防官兵赶往救援,两处明火点至下午2时已全部扑灭。同时,消防官兵利用大型起重工具进行搜救。
武警:当天下午1时,青岛武警支队派出100名兵力,携带生命探测仪、十字镐、救援绳、铁锨等抢险器材,奔赴事发现场展开救援。
城管:事发后,黄岛开发区城管执法大队出动全部力量参加到抢险救援工作中。执法人员营救伤员、疏导交通、发放食品、调查取证。
海事局:截至23日晚,山东海事局共协调派出24艘清污船舶、10艘渔船和1艘救助船携带清污器材开展油污清除行动,共投入人力520人。截至24日18时,海上溢油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