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诞生的首只大熊猫宝宝今天“满月”了。工作人员为熊猫宝宝进行“满月体检”,小家伙重量近1500克,体长增至38厘米。 陈静 摄
上海8月9日电 题: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诞生首只大熊猫宝宝“满月” 全母乳喂养健壮可爱
记者陈静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诞生的首只大熊猫宝宝今天“满月”了。初到世界时的粉嫩“小肉团”,如今已“穿”上经典“黑白装”。小家伙9日首度公开露面。
7月9日中午,大熊猫“帼帼”顺利产下健康的“千金”。它刚出生时重就有151克,体长14.3厘米,算得上是“胖妞”一枚。今天,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为熊猫宝宝进行“满月体检”。经过大熊猫妈妈精心母乳喂养,小家伙重量近1500克,体长增至38厘米。饲养员闵迎国告诉记者,大熊猫宝宝每天要吃5到6次母乳,大部分时间都在酣睡。小家伙长势喜人,各项指标均高于平均水平。宝宝在妈妈身边时,工作人员通过24小时视频监控观察小家伙的生长情况。
隔着熊猫馆的玻璃橱窗,记者见到了广受关注的大熊猫宝宝。它舒展身体,趴在软和的育婴箱中,眼睛及耳朵的部位,已经长出黑毛,“熊猫眼”十分明显。小家伙四肢有力,时不时抬下头,挥挥小爪子,张张嘴,样子呆萌可爱。
据透露,从今天开始,大熊猫宝宝将逐渐不定时与游客见面。一对前来游玩的罗姓父女有幸看到首次现身的大熊猫宝宝,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女儿罗丽莎告诉记者,此前从来未曾见过大熊猫幼仔,大熊猫宝宝太可爱了。她一边说,一边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
据介绍,目前大熊猫宝宝成长状况相当不错,有望在国庆节前正式和广大游客见面。园方正在向社会广泛征集宝宝的名字。
体检后,宝宝被送回妈妈的身边。据悉,大熊猫妈妈“帼帼”,1996年9月14日出生于卧龙,其母亲为赠港大熊猫“佳佳”。2008年,“帼帼”曾产下“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全球首对双胞胎大熊猫幼仔“平平”、“安安”。
闵迎国对记者说,“帼帼”的“月子”期有三个月。园方给“帼帼”提供了安静、清洁、恒温25摄氏度的舒适环境“坐月子”。刚刚生产后,“帼帼”只吃竹笋;从昨天起,“帼帼”开始吃竹子了。他说,有丰富育儿经验的“帼帼”十分疼爱的女儿,片刻都舍不得离开孩子,总是把小家伙抱在怀里。从橱窗里的监控画面上,记者看到,小家伙一结束体检,就被妈妈搂入怀中。“帼帼”不时轻轻抚摸着宝宝,并微微摇着。宝宝十分享受在妈妈怀里的温馨时刻。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人们最喜爱的动物。中国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据悉,国家林业局依托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三个大熊猫保护基地。今年五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落户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基地将成为集大熊猫科研繁育、公众教育和展出为一体的机构。
上海野生动物园总经济师潘伟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四川以外建设大熊猫保护基地多有益处:可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先进科技力量进一步提高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拯救的水平;同时,由于四川为地震高发区,建设多个保护基地有利于化解风险。此外,大熊猫保护基地落户上海,还有利于加强国际交往。该园副总经理曹良说,年内或有第二只大熊猫宝宝在上海基地诞生。
据透露,目前,上海基地有8只大熊猫,今后计划分批引进40只大熊猫。占地400亩的上海基地的建设或将于明年完工。(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