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暴雨洪涝重灾区井陉县,“抗洪七人敢死队”勇救98条生命的事迹成为一段佳话。
7月19日,井陉县暴雨如注,洪流咆哮。晚上9时许,两条大河交汇处的秀林镇南张村被洪水分割成一高一低两个“孤岛”。低处“孤岛”上,98名爬到平房顶上的村民眼望着猛涨洪水直逼屋顶。
“没有电,手机打不通,雨大得像往头上泼水,老人小孩呼救哭喊成一片。房檐下,大水不停地上涨,浪头有两米高,快绝望了。”村民郝根桃对记者说,他们一家三口紧紧抱在一起祈盼救援。
此时,距离郝根桃家两百米外,紧急成立的秀林镇抢险救援临时指挥部,刚刚否决了第一套营救方案。这个方案计划用挖掘机、铲车突进。
“看见洪水裹着不少大车从上游奔腾而下,我们认为开车突进风险极大,果断否决了这个方案。”秀林镇党委书记陈永平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洪水一寸一尺地上涨。
“看着老乡在房顶上晃着手机,发出微弱的荧光信号,听着一阵一阵的呼救声,心急如焚,这是老百姓最需要我们的时候。”陈永平说,情况危急,指挥部决定马上启动第二套方案,组建突击队徒步进“孤岛”。
决定下达,指挥部里一阵短暂而紧张的安静。
“我是党委书记,守土有责,我上!”陈永平第一个报名。
“我是镇长,我上!”赵建中紧接着站了出来。
“算我一个!”镇武装部长李玉栋喊道。
“我是包村干部,我必须上!”镇纪检书记刘国芳说。
“我是村主任,熟悉地形,我上!”退伍军人、南张村村委会主任郝春庭也站了出来。
“我是党员!我也上!”村民唐玉平拍了胸脯。
“我也是党员,我上!”“我上、我上、我上……”
一下子站出来20多个党员干部和先期转移出来的村民。
“人不能多!七个就够。”陈永平大声喊道。指挥部最后决定,陈永平、赵建中、李玉栋、刘国芳、郝春庭、唐玉平和村民李玉明共7人组成突进队,扛上梯子,涉水突进。
暴雨不停,洪水在涨,村巷复杂,水深莫测。7名突击队员列成队,朝着洪水蔓延的方向逆行而去。
“巷子弯弯曲曲,最深处没过胸部,视线很模糊,就是朝着被困群众的方向往前蹚。”李玉栋说,心里想着赶紧救人反而顾不上害怕。
“我最担心的不是前面的洪水,而是身后突然来一个浪头,我一直叮嘱多往后看水势。”陈永平说,他们摸索着穿过几个巷子,刚摸到一个巷子口,打算绕道时,他突然感觉脚下松动不稳,洪水在眼前形成一个大漩涡。他下意识地命令到:“快!后队变前队,原路返回!”
时间又过去了2个多小时,眼看第二套方案就要失败。就在返回的途中,突击队员发现一处可以搭梯子上房,然后再搭梯子下去,就能靠近被困群众的“生命通道”。
此时,县里赶来支援的20余名森林扑救队队员也赶到指挥部。
陈永平下令,找来所有能找到的梯子,启动第三套方案,组织救援人员沿“生命通道”,用“梯连房,房连梯,由远及近,梯次转移”的方式营救。
“一见到他们上到房上,俺的命就有救了。”73岁的郝金荣流着泪说。
“靠房连房,梯连梯,来救我们的人抱孩子的抱孩子,抬老人的抬老人,我的残疾哥哥也让干部们背着。”郝根桃仍难掩激动说,“绝处逢生,都得救了!”
到第二天凌晨4时许,沿着突击队员在洪水夹缝中找到并搭建的“生命通道”,被困村民陆续转移到安全地带。
许多被救村民还没从惊恐中回过神,老人和孩子们冻得直发抖,一户家住高处的村民把家里所有衣服都拿出来分给大家。
陈永平马上安排清点人数,共25户98人。随后,又组织小分队沿着“生命通道”返回,挨户清查,确保不落一人。
记者实地走访“生命通道”,郝春庭指着一个坍塌房屋说,那间房的屋顶是营救时必经之地,救完群众后就被洪水冲塌了。
后来查看灾情时,陈永平也才发现,他决定立即撤回突击队员的地点下方完全被洪水掏空塌陷。
陈永平、赵建中告诉记者,实际上,当时紧急组建突击队时,他们已做好遭遇意外的心理准备。“98个老百姓的生命危在旦夕,我们不豁出去谁去?哪怕就是拿我的命去换这98条命也值!”赵建中对记者说。
在灾后重建的南张村,回想起洪灾中的惊险,村民们更愿把找到“生命通道”的突击队员们叫做“敢死队”。
郝金荣说,她经历过1963年、1996年和这一回三次大洪灾,这次洪水来得最急最大,但全村没一人伤亡,“要不是有这些能豁出命来的党员干部,洪水非要了人命不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