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8月3日电 题:新疆兵团七旬老人守边五十余载成“网红”
记者 程勇
76岁高龄、无人区、活界碑、“百年孤独”、坚守,从不上网的魏德友,成了最近网友热议的“网红”,被贴上了上述“标签”,全国各地的记者,频频来到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探访这一神奇人物。
当年才24岁的魏德友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兵二连,开始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屯垦戍边生活。现如今,额敏河边防连已经换了19任连长、20任指导员,魏德友依然在广袤的无人区守护着边境线,迄今已52年。
萨尔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盐泉”。因为土地盐碱化严重,这里草木不生,虽叫草原,实为一片戈壁荒滩。
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荒滩,当时转业下来的全连男女老少齐上阵,抡起坎土曼、铁镐、铁锹,开荒、种树、掏地窝子。“当时,我一天靠着两个黑面馒头,开一亩多地或挖二三十个树坑。”魏德友笑着说,“大家手上的茧结了一层又一层,有的拳头都握不紧。”
从此,沉寂多年的“盐泉”开始有了庄稼地、林带、草场,草原变得热闹起来。
随着时代变更,魏德友所在的连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裁撤,原本可以被分到离城市更近连队的他主动留了下来的,停薪留职,放牛羊养活一家人。他说:“这块地方不能空着,要不以前不就白守了?”
50多年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相当绕地球赤道5圈,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从未发生一起涉外矛盾。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一些牧民贪恋水草丰茂,总是把牲畜赶到靠近国界的地方放养。“他们不知道,边境无小事,一头牲口越界就能让国家很被动。”魏德友有些无奈地说。
无人区里不通电,冬季大雪过膝,夏季蚊虫肆虐,儿女们说这里太苦,一再要求他们离开大草原。他却说:“地窝子都住过了,有啥苦的?这里挺好,我们哪也不去。”
成为“网红”后,魏德友收到了无数网友的点赞,他却总说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屯垦戍边、守边,是工作和职责,守着守着就习惯了。”
每天清晨升完旗,魏德友揣上老伴蒸的馍,逐一带上他的“三件宝”:一个已经锈蚀的军用旧水壶、一台老式收音机、一副望远镜,出门放羊、巡边。
“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在魏德友的脑海里,最深沉的爱国就是陪伴——陪伴国家的边境线,直到白头。(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