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是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期,今天上午我接诊的40位患儿中,有6位确诊患有疱疹性咽颊炎。”姚雪介绍,疱疹性咽颊炎多发于正上幼儿园的孩子,属于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原标题:家长注意:疱疹性咽颊炎进入高发期,及时就诊一周就好
难受!小儿得了疱疹性咽颊炎
已经进入高发时期,及时就诊一周就好
亚心网讯(记者吴佩涵)“不吃不吃,妈妈我嗓子疼。”这是两天来三岁的璐璐对王女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反复发烧、连续几天不好好吃饭,王女士最终带孩子去看医生。检查中发现璐璐口腔上颚长有芝麻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她被诊断为疱疹性咽颊炎。
记者走访获悉,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目前已进入疱疹性咽颊炎高发期,学龄前儿童是易感染人群。
昨天,在兵团医院,一名患疱疹性咽颊炎的小患者在家长看护下正在输液。亚心网记者 豆兴军 摄
儿科多了不少疱疹小患者
“刚开始孩子发烧,我们以为感冒了,但是女儿也不流鼻涕也不咳嗽。”王女士说,她拿手电筒照孩子的口腔,发现其嗓子发红、发肿,还长了疱疹,便急忙将孩子送去医院。王女士还说,这段时间,在她所住的小区已经有四名孩子得了这个病。
6月1日,记者走访了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了解到,医院儿科每天接收的患儿中,患有疱疹性咽颊炎的儿童不在少数。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儿科医生姚雪表示,如发现孩子口腔内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
“春夏季是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期,今天上午我接诊的40位患儿中,有6位确诊患有疱疹性咽颊炎。”姚雪介绍,疱疹性咽颊炎多发于正上幼儿园的孩子,属于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伴有发烧易误诊为感冒
姚雪说,发现孩子有发烧、起疱疹的症状需重视,应尽快送到医院治疗。该病初期症状为发烧(有的不发烧)、食欲不佳、干呕、嗓子痛,因此容易被误解为感冒而延误治疗。在发病后的两三日内,口腔黏膜、咽后壁处会出现芝麻大小白色或红色疱疹,若水疱破了则会变成溃疡。
和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颊炎也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经过3-7天治疗便可痊愈,家长不要太过紧张。
症状1 发烧
不退烧及时送医
“疱疹性咽颊炎,关键看护理,护理做得好,一般两三天体温就下来了,一周左右就好了。”姚雪说,但是如果继发感染,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病程也会延长。
这种病会突然高烧,是因为病毒来得快,反应强烈。疱疹性咽颊炎早期表现是发烧,但刚发烧时还不能判断是不是疱疹性咽颊炎,3小时到24小时以后嗓子红了,起疱了才能确诊。
建议家长,孩子开始出现发烧症状的24小时尽可能自己护理,体温超过39℃以上,吃点退烧药;如果两三天高烧不退,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再去医院就诊。
症状2 溃疡
细心护理防感染
少儿患了疱疹性咽颊炎,嗓子刚开始起水疱,有点疼,一退烧了还能吃点喝点。但是等到所谓的不烧了,孩子反而不吃不喝了,为什么?疱破了,破了后就是溃疡期了,“溃疡期最难受,孩子口腔里有创面,吃东西又疼,尤其要注意护理,预防感染。”姚雪说,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吃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饭菜要清淡,不吃鱼虾。
为防止溃疡继发感染,要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还可用口腔抗菌剂喷至咽部溃疡处。适量喝点凉开水,凉水有镇痛作用,还能把创面冲干净。
□提醒
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最近几天,不少家长带起疱疹的孩子到医院就诊时,都会紧张地问医生是不是手足口病。对此,姚雪表示,同样是起疱疹,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有很大不同。
“虽然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病属于同一类病毒感染,但疱疹性咽颊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口腔里有疱疹,手心、脚心、手脚背、屁股上都有,并伴有发烧。”姚雪说。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颊炎只要在治疗期内按时吃药、打针,一般一周即可痊愈,几乎不会出现重症或发生生命危险,而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学龄前儿童防“病从口入”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致使空气中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而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进入儿童呼吸道就容易引发疱疹性咽颊炎。天一凉的时候,这种病就少了。
孩子得过一次疱疹性咽颊炎,并不能对其终生免疫,因为同一个病毒具有不同的亚型,得过一次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还有可能再得,所以家长平时要注意给孩子做好预防工作。
一周岁到学龄前儿童是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人群,预防该疾病,最重要的措施是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同时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带孩子去超市、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