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挖食用野菜受追捧 专家:破坏植被埋下生态隐患

2016-06-06 08:57:08 来源:济宁新闻网

在土壤污染情况不清、用水质量不明的环境下采挖的野菜,会因化学物质、微生物的污染而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汽车尾气、空气污染、土壤重金属残留、流浪动物等原因,野菜大多已被污染,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绿色无污染”“健康无害”。

许多野菜属于植被保护和城市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河道两岸的野菜,是确保堤坝安全、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如果被随意挖走,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后果

□ 本报见习记者 韩丹东

□ 本报记者 赵 丽

立夏后,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高女士又多了份“工作”——每天晚饭后,她会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步,顺便挖一些野菜。

高女士说,公园里挖野菜的人不能说很多,但也有不少,每天总能碰到几个同伴。

记者了解到,像高女士这样热衷挖野菜的人正在增多。与高女士交谈得知,她们挖野菜是为了“换个口味儿”,也觉得食用野菜益于健康。

食用野菜存安全风险

“平时吃惯了家常菜、大鱼大肉,偶尔吃点野菜感觉很好。”

高女士说,她第一次吃野菜是在京郊的一个“农家乐”。去的时候是冬天,并没有新鲜野菜。那一次,一家人吃的是晾干后的野菜做成的野菜陷饺子。“虽然没有肉,陷里只有野菜,但是一家人吃了不少”。

从农家乐离开时,高女士还特意买了一些干野菜带回家。

一次和邻居聊天,高女士发现,喜欢吃野菜的城里人不在少数。她还得到一个新信息——附近公园里就有野菜。

于是,春夏两季,每天晚饭过后,高女士就会和邻居相约,边散步边挖野菜。

不过,高女士说,她们只会在公园里挖野菜,至于公路边的野菜,她们不敢挖,“上面是厚厚的灰尘,看着就觉得不干净”。

如何识别野菜?高女士告诉记者:“野菜有很多种,不可能全都分清,她只能简单识别蒲公英、苦菜等几个品种。”

“野菜味道不错,而且还是纯天然无农药的绿色蔬菜,吃起来也健康。”高女士说。

野菜真的很健康吗?中南大学教授陈海嵩说:“由于汽车尾气、空气污染、土壤重金属残留、流浪动物等原因,野菜大多已被污染,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绿色无污染’‘健康无害’。”

“市区内的野菜不能随意采挖,很多绿化带会定期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这样野菜可能会含有很多不利于健康的物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朱谦教授说。

受污染的野菜会对健康有害,那么,与种植的植物源性食品相比,野菜是否存有安全隐患?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孙娟娟博士说:“人工种植的蔬菜需要从产地环境、灌溉用水、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确保食品安全。也就是说,在土壤污染情况不清、用水质量不明的环境下采挖的野菜,会因为化学物质、微生物的污染而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随着气温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会越来越活跃,如果没有措施防止这一类虫害,也会影响野菜的安全性。”

据孙娟娟介绍,野菜品种多样,一些野菜本身就带有毒性或含有导致过敏的物质。市民在不认识、不熟悉的情况下采挖野菜,就有误食的可能性。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共收到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68起,中毒人数1045人,死亡89人,绝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家庭,主要原因为误采误食。

“市民在食用野菜时,也要对其加以处理,如清洗、浸泡、蒸煮等方式保证食用的安全性,防止误食或操作失误导致的集体食物中毒。鉴于此,从食药监总局到地方上的主管部门,都针对野菜食用发出了风险提示。”孙娟娟说。

过度采挖危害生态环境

在专家看来,尽管食用野菜存在安全风险,但市场对此却选择了视而不见。比如,在不少农家院的招牌中,都会有野菜这一项。

记者采访京津地区的农家院发现,几乎每家都提供野菜类菜品,虽然野菜种类不多,但是菜量都很大。

一个农家院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季节好,想吃野菜的话,准备六七种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凉拌、炒菜,也可以做辅材用。到了冬天,就不好找野菜了,一般情况下只能吃常青菜。”

所谓常青菜,是一种晾干的野菜。每到冬季,农家院都会向消费者提供这种野菜。

这名老板说,常青菜在市场可以买到,一般是每斤10元左右。

农家院常用的野菜有哪些?这名老板介绍,春夏之际常见的野菜有马齿苋、刺嫩芽、荠菜、苦菜、小根蒜、地米菜、桔梗、水芹菜、蕨菜、薇菜、香菜、蒲公英和车前草等二十几种,但有些很难采挖,就算采到也不够一盘。一般农家院选用的或者推荐给顾客的都是苦菜、蒲公英等常见的野菜。

这名老板告诉记者:“春夏是旅游旺季,游客又喜欢吃野菜,所以用量比较大。店里不忙的时候,我们会自己采挖一些常见的野菜;如果店里比较忙,我们会向附近采挖野菜的人收购,他们有时也会直接送到农家院。”

按照这名老板的介绍,记者找到给农家院提供野菜的刘女士。

刘女士并不是专门做野菜生意的商贩,她只是在闲暇时结伴采挖。

据刘女士介绍,每年春夏时节,她都会去挖些野菜,挖回来的野菜作三种处理:采完趁着新鲜自己吃了;给附近的农家院送一些;晾干留下来,到秋冬时节吃。

记者问,挖野菜的人多吗?刘女士说:“我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挖一些,大多都会储藏留到冬天吃。”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们一般去河道旁或者野地里采挖,每次每人都能采上二十几斤。

野菜需求量大,这么多人采挖野菜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吃野菜本身是个人行为,但是,如果专门去公园、野地挖野菜,甚至挖很多野菜冷藏起来留到冬天吃,就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了影响。许多野菜属于植被保护和城市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河道两岸的野菜,是确保堤坝安全、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如果被市民随意挖走,就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后果。”陈海嵩说。

朱谦分析说,野菜根须发达,对防止水土流失有着积极作用,但民众挖野菜的地方,原来的草皮被刨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土壤都直接裸露出来,不利于水土保持。如果草地被完全破坏,土壤全部裸露,还会出现扬尘等大气污染。

孙娟娟直言:“野菜资源的利用要注重可持续性,防止过度采摘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关于滥挖野菜对生态的影响,陈海嵩说:“所谓的‘野菜’,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的物种,而是涉及多个物种。在城镇化过程中,很多本土野生植物面临被急剧边缘化的困境,日趋濒危甚至彻底消失。这些野生物种如果再被人为拔除,一些原来常见的野菜也可能会变得难觅踪迹,这就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损害,造成的生态损失是不可逆的。”

对此,朱谦说:“很多本土野生植物被拔除以及被大量挖掘食用,日趋濒危甚至绝种,这是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制图/高岳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