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12月下旬到次年1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坚守在长沙指挥,其指挥所就设在岳麓山清风峡爱晚亭后的一处山洞中。其时薛岳已做好牺牲准备,并指定其战死后的战区指挥代理人。
在1942年1月1日,长沙城区保卫战进行得最艰苦的时候,薛岳将军冒着炮火站在岳麓山顶,用望远镜遥望长沙河东战事。
当天中午,他忽然发现在长沙城南的修械所阵地,冲锋号吹响,从战壕中忽然涌出全身硝烟尘土的中国士兵,他们朝山下敌人猛冲猛打,只见日寇狼奔豕突,掉头南窜,我方追出700米,敌人奔逃到2500米外的稻田中。薛岳令岳麓山炮火齐轰稻田中日军。炮火声息,薛岳上将从岳麓山上通过湘江水下电话线向守城的第十军军长李玉堂中将询问:“南门外出击者,是哪一个部队”。答称:“预十师葛先才全团。”薛岳极为高兴,连声说:“攻得好,攻得好,葛团长了不起。”
当时,长沙城南门外的修械所阵地,葛先才团与日寇进行了11次拉锯争夺。葛先才团的兵员所剩无几,葛团长决定破釜沉舟,与日寇拼死一战。不料,此举不但驱走日军,而且给岳麓山上的大炮提供了打击机会,赢得我方坚守阵地的时间,最终奠定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基础。
当时在岳麓山上观战的记者都为葛先才团的壮举兴奋不已,第二天湖南各大报纸皆用大字标题,将第三十团弃守为攻,出击奏效的战况经过,形容得有声有色,《湖南日报》甚至在标题中称誉:“葛先才团长,赵子龙第二”。三天后,各路援军出现在长沙城郊外,对围困长沙城的日寇形成反包围。一夜之间,日军从长沙城下彻底溃散。
事后,有战地记者凭吊修械所战场,只见战场上覆盖的日寇尸体,已让人见不到泥土,其状惨烈。
七十年过去了,对于长沙南门外修械所战场的所在,似乎已无法探知其具体地址。
其实,翻读1942年1月23日湖南《国民日报》上的《长沙东南郊战场巡礼》一文,人们会发现,原来修械所,只是“三个品字形的高地,二百米左右的小丘陵,右面是北流的湘江和入城去的铜仁街。对岸是岳麓山,前面相对的是金盆岭,旁边是冬瓜山,修械所在这块高地的下坡,故名”。铜仁街,即同仁街,在1952年修筑成长南路,即今天的书院路。又据王维本等《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回忆》等文记载,修械所“在杏花园的上面”,“东瓜山旁修械所”等记载。家住天剑路省六建公司宿舍的曹亮等人回忆,他们小时候在书院路三小就读时,书院路二小背后的那座小山,有老人称为修械所。曹亮说,书院路二小,今天已经消失,其实修械所这座山就是妙高峰南坡下白沙路与裕南街南面的那座山,修械所西面山坡下去,即是公交车大椿桥站台。
长沙市政府已为相当多有历史意义的遗址设立纪念标识或纪念碑,修械所作为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斗最激烈之处,似乎应当为其树碑。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