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收藏的青花诗文罐
□陶梦清
广州的备用水,十年劣五类。寻找清洁水源,正日益成为困扰着现代社会的生存课题。
二三百年前,乾隆也爱找水。但乾隆找水是为了享受,而现代人找水,则是为了生存。
历代帝王中,乾隆酷爱喝茶,对泡茶用水非常讲究,他认为江苏镇江的中泠泉最好,堪称“天下第一泉”。
江苏镇江的长江里,有泉眼自江底涌出,分“南泠”、“中泠”和“北泠”三泉,其中中泠泉的水质最好。据记载,中泠泉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喝起来清香、甘冽、醇厚,特别适宜煎茶。
唐代名士刘伯刍曾考察天下名泉,按水质和煮茶后的味道,将之分七等,其中中泠泉名列第一,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相传用中泠泉泉水煮茶,“盈杯不溢”:把泉水注满水杯,水虽高出杯口,却不见水溢,在水面放上一枚钱币,也不见钱币沉底。
中泠泉的泉眼源自长江底,泉水从江水下涌出形成一个漩涡,要想在湍急的江水中取得泉水,绝非易事。首先要找到漩涡的准确位置,然后在泉水出水量最大的正午时分,把一个带盖的铜瓶投入漩涡中,等铜瓶沉入泉水中时,迅速拉开瓶盖,汲取到真正的中泠泉泉水。
由于中泠泉泉水极其难得,所以更显珍贵,当乾隆皇帝南巡路过镇江时,曾专门去品尝了中泠泉。等他回到北京,仍然意犹未尽,所以提笔写下了赞颂中泠泉的两篇诗文。
这两篇存世诗文,可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收藏的青花诗文罐上看到。此罐制作于清光绪年间,是清代宫廷的御用存水罐。诗文罐小口、短颈、鼓腹,体形硕大,罐口处置有平顶盖,盖面绘有龙戏珠图案,整体造型圆润精致,古朴高雅。
青花诗文罐的肩部,以篆书写着“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字的下面是一圈团形“寿”字锦底花纹,花纹下面的罐腹部位,以小楷书写有清乾隆皇帝这两篇诗文。一篇为《御制试中泠泉作》,另一篇为《壬午仲春月中澣试中泠泉作》。
诗文中,乾隆对中泠泉极尽赞美之辞。大意是说,今天,我试着品尝了一下中泠泉泉水,真不愧是天下第一泉,泉水甘甜醇厚,喝到嘴里如同琼浆玉液一样沁人心脾,让人有飘飘欲仙之感。我今生有幸南巡至此,不去品尝美食,也不与人高谈阔论,只想饮上一口中泠泉泉水就心满意足了。
但乾隆觉得中泠泉虽好,却远在南方,运输不便,于是试图在北京附近寻找可以与中泠泉媲美的泉水。
对于泉水的优劣,乾隆有自己独到的品鉴方法,他认为好的泉水不仅要清凉、甘甜、洁净,水的质量还要越轻越好。为此,后来乾隆特意命内务府制作了一个银斗,对天下各地的泉水进行称重。
经过测量,乾隆发现,济南的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镇江的中泠泉,斗重一两三厘;杭州的虎跑泉,斗重一两四厘;只有北京的玉泉山水,水质最轻,斗重仅有一两。
得出测量结果后,乾隆最终非常高兴地把玉泉山水钦定为“天下第一泉”,还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泉”碑,碑文写道:“水味贵甘,水质贵轻,玉泉每斗重一两,他处名泉无此轻者。”
此后,乾隆非玉泉山水不饮,出京巡幸在外,也要随身运载玉泉水,以供饮用。
玉泉山,位于北京西郊,原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山上林木葱茏,遮天蔽日,山中遍布泉眼,泉水澄清如玉,因此称为“玉泉”。明代诗人王英曾赋诗形容它:“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
据记载,玉泉山水,曾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饮用水。后经乾隆皇帝的大力推崇,玉泉山水“天下第一泉”名声日盛,渐渐与镇江中泠泉齐名。
经过乾隆皇帝的测量比较,玉泉山水甘冽醇厚,杂质最少,长期饮用还能祛病益寿,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清代的慈禧太后,非常注重养生,讲究用水,她也追随乾隆皇帝,只喝玉泉山水,认为玉泉山水是养颜保健的圣水。
对汲取泉水的时间,中国古人也非常讲究。他们认为,泉水吸收了天地自然之精华,只有在太阳升起之前汲取,才会汲取到最佳的水质,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所以,在清代,每天清晨在太阳升起之前,就会看到插着黄色龙旗的御用运水车,从宫门出发,前往玉泉山取水。取回来的水,就会装到一个个像青花诗文罐这样的存水罐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