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举个例子来看一下把握投资时机的重要性。日经指数在过去的20年中,有10年是上升的,而另外10年是下降的,累计损失38.58%。也就是是说,如果在1992年底投资日经指数10000日元,途中一直持有,到去年年底则为6142日元。
假定另外有两位投资者,一位非常运气,他避开了最坏的3年,也就是他恰好在日经指数表现最坏的3个年份他退出了股市,而其余时间他都持有日经指数,他最先的投资额也是10000日元。另外一位则运气极坏,最好的3年他离开了,也就是他恰好在日经指数表现最好的3个年份退出了股市,而其余时间他都持有日经指数,他最先的投资额也是10000日元。这两位的结果当然是一好一坏,运气好的那一位在去年年底的账户值为19059日元,而运气差的那一位只有2573日元,两者之比竟然为7.4倍!
以上例子说明了在长达20年中,最为重要的也就是那两个3年:最好的3个年份和最差的3个年份。错过了最好的那几个年份,投资成果一定会是惨不忍睹。同样,如果能避开那些最坏的岁月,即使在“失去的20年”的不景气的日本,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当然,要选择好投资时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没有必胜的方法,但是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值得参考的。
1. 暴跌的往往是在紧跟在大涨之后,尤其是失去理智的高涨,其后出现深跌的可能性就越大。
上述最坏的3年中有两年是在99年高达36.8%的大涨之后,当时IT概念初现,整个市场一片欢腾,很多IT概念股在短时间内3倍5倍地疯涨,然而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下跌超过20%。当时有个代表性的企业叫光通信(9435),仅3年就从店头市场跳到东证一部,紧接着不到半年股价又涨了近4倍,然而从2000年2月底开始3个月下跌了98%!在这期间还创造了连续20营业日跌停的记录。
2. 危机出现的时候退避一定要坚决,火中捡栗子的事情坚决不能干。
过去20年中最大的下跌是2008年,下跌了42%。其实美国的次贷危机在07年就已经发酵,已经有很多不祥之兆和警告。07年2月美国房价开始下跌,8月次贷问题开始曝光,大银行的基金开始出现资产冻结,10月美林证券总裁辞职,08年3月美国第6大投资银行贝尔斯顿濒临破产,一直到2008年的8月,投资者一直有躲避08年最后4个月狂跌32%的机会。
3. 下跌时不要急于进去,等到下跌到“冰点”了,进去的最好时机也就到了。
过去20年中涨幅超过15%的年份有5个,其中有4个都是在连续2,3年的长期下跌之后。投资的基本就是低进高出,进过长期下跌,市场人气散尽,股票价格很有可能会比其应有的价格要便宜,这时就是进场捡货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进场太早,在人气继续下降的大环境中,即使股价已经很便宜,但也可能会被进一步打压,人气的涨落方向一定要看清楚。
4. 政策、经济环境,景气动向等基本面的判断不可缺少。
首先,政府因为握有巨大权力和资源,其政策往往直接就会影响到市场方向,尤其是市场的短期走向。但市场的较为长期的走向,则主要有经济环境和景气动向来决定。经济环境既有人口增减,财政情况等长期性的课题,也有汇率,需求等眼面前的问题。景气通常是7-10年一个周期地起伏波动的,一些内部的或外来的突发性事件(也就是所谓的危机)会干扰景气,使得景气的周期变化显得不规则,但过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景气过热必有降热,谷底之后必有上升,重要的是判断何为山顶,何为谷底。要在最高点出来,或者要在最低点进去,几乎是不现实的要求。然而退而求其次,在差不多的时候就适可而止地出来,在已经确认过了谷底之后再进去,则要容易的多。投资有一条原则,宁可少赢,也不要多输,要避免过于贪婪而造成的被动。
投资时机的选择,对每一个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赶热闹式的投资行动往往会被套住,“螳臂挡车”式的逆势而为也有可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必须在顺势和逆势中取得折衷,而这种平衡感觉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去体会和总结。
(摘编自日本《中文导报》 文:张忠良)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