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雾霾高发期 专家:北京全年80~90天广州60~70-雾霾-污染特征

2016-08-23 16:32:51 来源:济宁新闻网

” 从12月1日左右开始,持续一周余,一场猝不及防的雾霾,袭击了从杭州到南京,再到繁华的上海滩,从长三角蔓延至全国近半国土。温州无纺厂的垃圾焚烧,宁波矿山的扬尘,杭州城北的建筑工地扬尘,义乌榨糖厂的烟囱,都成了民众希望定点清除的污染源。

门一关,闷死了

最值得寻找的应该是此次雾霾的真正成因,高空漂浮说,秸秆燃烧说,静稳天气说,不一而足。

被提及最多的是极端的气象条件, 这是北方污染迁徙的结果 ,而关于本地污染源,总是被淡化甚至只字不提。

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所有受访专家均认为本地污染是内因,不利的气象条件只是外因,而至于什么污染源贡献最大,则有待进一步分析。

他们说,累积的污染正导致成霾的气象门槛下降。 房间内部已经很脏了,只要门一关,房间内就要闷死了。 庄国顺形象比喻说, 5年前,10年前也有这样的气象条件,为什么没有发生这样大范围的持续多日的严重雾霾?

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丁爱军告诉南方周末,国外科研专家根据卫星地图的分析显示,在2002年到2006年期间,长三角城市的雾霾频率比华北城市要高,总体更严重。 尽管北京经常有很重的霾天,但通常隔几天就会扩散了。

对于今次的雾霾,曾有网友调侃上海的空气跟北京不同, 一个带有涮肉的酣畅感,一个带有猫屎咖啡的细腻和情趣。 在学者们看来,这样的调侃倒暗合科学逻辑。

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副总工陈长虹说,长三角和京津冀的排放的结构完全不一样, 长三角是石油化工,还有机动车、扬尘问题。几个污染源都比较均衡。

地缘关系上的相邻,使得苏浙沪三地大气污染问题和污染特征趋同,并且交叉污染严重。 环保部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说,与北方大企业多不同,长三角中小型企业散布广,数量大,城市与乡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旦遇到污染,很难有大面积的缓冲地带。

而长三角省份比较多,很难做到联防联控。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规划,而大气污染恰恰不能按照行政区划来控制,需要总体的顶层规划。

如同久霾之后的蓝天,好消息尚有。12月10日,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证实,最快在本月,一个覆盖江浙沪两省一市的联防联控协调小组就将成立。

但在联防联控的机制奏效之前,这样的天气还会卷土重来。

京津冀珠三角已经过了期了,长三角是唯一一个还在上升期的,区域性污染最严重。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说, 现在雾霾天全年北京是80~90天、广州是60~70天,但长三角一直在增加。

今年中国气象部门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中部分证实了这一点,目前长三角地区每年的雾霾天数增加最快,南京平均每年增加3.9天。

中国接下来将进入雾霾高发期。 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彭应登认为, 假如城市的污染治理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留下足够的通道,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局面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我们已经做好了今后要启动红色预警的心理准备。 环保系统要求匿名的一位专家说。

仓促的应对背后

几乎是惯性,人们将批评的目光转向政府仓促的预警和应对。

2013年内高调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年内阶段解决问题的宣誓,成了批评者埋怨的理据,但是地方的配套细则、应对预案,大多还在程序的路上。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一位预报员很委屈,他说自己应是 上海这一周最忙碌的人 ,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他需要和气象部门会商六次,做趋势判断和信息公开,向领导汇报,甚至夜里三点还要起来看数据。

还是有市民打电话到环保部门质问:你们怎么不作为,还待在办公室,应该出去治理污染!

我不坐在办公室分析数据,谁给你们做预报呢? 12月9日晚上9点他才吃上盒饭,感叹道, 预报只是一个公众服务产品,关键是还是治理。我也得呼吸空气啊。

在南京启动预案、中小学全线停课的对照下,没启动应急预案、也没来得及让学生停课的上海以及杭州,正陷入不少家长的批评中。杭州不得不应急提速,提前经市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预案通过的当天下午,杭州市代市长张鸿铭还一度打电话向浙江省环保厅长徐震了解相关程序问题, 是不是要环保厅同意 。

12月6日,上海宣布,高空气球首次搭载着大气质量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升空,开始近一个月的飘浮监测,以便 为环保专家治理城市雾霾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依据 。

细心的人们从这 第一次 背后解读出了基础研究薄弱的表现。 我们的基础研究太少了。 学者们说。

2004年,庄国顺从北京到了上海,发现上海pM2.5浓度年均值和北京差不多,他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改善空气质量的意见。但当时政府更关注的是苏州河水污染治理,庄国顺收到的回复是: 上海的空气质量达标率92%,不存在你说的问题。

丁爱军感同身受,他说,在长三角,最受重视的环境问题是水环境,太湖、淮河、黄浦江治理 而大气的治理一直比较弱,这对整体的空气污染控制直接产生影响。

即便2012年,惯性依旧,丁爱军说: 环保部去年有公益专项的课题,虽然长三角污染蛮重的,但最后我们申请和空气污染有关的课题,全部被加上了 京津冀 的限定范围。我们报的项目都给了北方做研究了,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没有基础研究和数据,政府应对时,很难断定究竟让谁来停,控制谁最有效。 一说有污染,我们就减,但究竟怎么样最有针对性,我们都还不知道。 丁爱军说。

对于北京市pM2.5的组成,22%来自机动车,17%来自燃煤,16%是扬尘排放,24.5%来自外地,这些数字北京市的官员和科研人员经常脱口而出。但在上海,却没有统一的说法。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教授罗坤正在研究杭州的数据,课题没有完成,他表示数据不便透露。 长三角的污染源还是有些争议,大家都没有统一的认识。

全民行动不止于自救

68岁的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良尧,现在成了雾霾中被羡慕的 能人 。14年前他花7000元安装的自动换气通风系统,在雾霾当道时,成了媒体的明星。

他甚至收到了一条来自欧洲的陌生短信,希望他能帮来电者住在上海的父母安装同样的一套系统。

但安装净化系统需要专业的知识,没有条件的人,则只能选择购买最简便的抗霾利器:口罩。

过去一周的长三角雾霾重灾区销售占比达到了70%。 上海的一家口罩生产商对媒体表示。远大空调北京区的销售经理李天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所在的北京区,空气净化器过去一直是公司的销售冠军, 但看形势,有可能要被其它地方拿走 。

数年的雾霾侵袭之下,不甘心的公众们已经不满足于应急自救,他们正在试图表达态度,试图实现干预,当然也试图反思和自我变革。

在杭州小有名气的富二代创业俱乐部浙大乐创会,12月7日发起了募集资金,却是用于调查雾霾的行动。他们等不及看似迟缓的专业机构,也不太相信官方的数据,试图自聘专业人士,加速污染源和雾霾健康威胁的调查。

通过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更多的人开始第一次意识到,给自己带来威胁的雾霾污染源,就来自自己身边, 每个人自己就是污染源 。

昔日不被关注的烟花爆竹禁放话题又重新被推成了热点。在社交工具上,人们第一次用如此高的热情承诺: 今年我将不再燃放烟花爆竹。

而在杭州当地电台浙江之声联合全省各地环保部门、公益组织发起 寻找雾霾污染源 大型新闻行动,浙江之声的相关负责人说,短短几天内,他们的热线就接到全省听众一百多个有效爆料。

杭州余杭临平一个著名的 甲鱼养殖村 ,原有给甲鱼塘增温的6000个烟囱,由于人们不堪燃烧木渣木屑带来的烟尘排放,它首先遭到民众举报。余杭区政府当即宣布,将全面关停,并给出了整治的时间表。

温州无纺厂的垃圾焚烧,宁波矿山的扬尘,杭州城北的建筑工地扬尘,义乌榨糖厂的烟囱,都成了民众希望定点清除的污染源。

湖州南浔的船工老张抱怨,当他开船经过南浔和吴江的交界水域时,两岸的搅拌站碎石产生的灰尘几乎遮挡了航道。他觉得这也和雾霾有关,要投诉。

(南方周末实习生王悦、 李一帆、龙显灵亦有贡献)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