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7部门将159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次山东省共38个村落入选,其中济南有4个,分别是长清区归德街道双乳村、孝里镇方峪村、章丘区普集街道博平村、文祖街道三德范村。这4个村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村中的古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较好,至今仍基本保持着当年的风貌。
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双乳村是诸侯国济北国的属地,济北国最后一代王刘宽的坟墓就建在双乳山山顶上,就是现在的“济北王墓”。
“济北王墓”始建于西汉天汉四年,即公元前97年,距今已经2100多年。该墓是在一座坚硬的石头山上挖出深达22米、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墓室以及一条80多米长的墓道。在该墓西侧,还有一座王后之墓,两座墓葬占据了东西两座山头,因而被称“双乳山汉墓”。该墓葬在1996年考古发掘时,曾出土金饼、玉覆面、玉剑、铜鼎等珍贵文物2000余件,引起不小的轰动,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双乳村,立刻就会体会到一种古朴的味道。村中大街小巷错落有致,宽的可走车,窄的只能走人,沿山坡曲折分布,大都是用青石或鹅卵石铺成。许多老石板被车轮轧出了光亮的车辙,颇具沧桑感。
在这个村落,石头的应用可谓发挥到了极致。除了石屋,石头路面,连大门口的拴马桩、门楼、院子铺的、房顶上盖的全是石头,简直就是个石头城。另外,还有石碾、石磨、石凳子、石缸、石灶台……村里还有个直径近2米的石头碾盘。
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的三德范村古迹众多,有太平门、玄帝阁、禹王庙等。在玄帝阁下的门洞上,镶嵌着一块“太平”石匾,门洞下有一条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路。这条青石板路是历史上很有名的章莱古道。古时候,这是从章丘通往莱芜的唯一一条官道。
村中还有几条老街巷,最有意义的要算辛庄巷。辛庄巷在禹王庙以北数百米处。石门门额上刻有“人和”两个大字。右侧写着同治七年三月立,左侧写着历下毛鸿宾书。毛鸿宾乃是清朝两广总督,能专门为一个村子题字,也从侧面反映了该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清区孝里镇的方峪村位于长清区孝里镇政府驻地东南8公里的鹁鸽寨山东脚下。据《山东省长清县地名志》记载,明洪武年间,王氏建村,因为村子坐落在山峪中,故命名为“王峪庄”,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后来,王氏人脉不旺,方氏村民便更名为“方峪”。现在的方峪村90%的村民都姓方。
村南边有一口古水井,是乾隆年间所立,井口上的石板被井绳磨出了深深的印记,见证着村民取水的经历。
方峪村是一个长方形的村落,坐落在山峪里,只有一个出口,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由于方峪村的村民多在村北迁建了新居,位于老村中的古井、古树、石屋、石碾、石板路才幸运地被成片保留下来。至今,在村南部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观音五圣堂古建筑遗址。这里有明代天启六年(1626)重修慈悲观赞助碑,清康熙八年(1669)《重修观音五圣堂记》石碑,及清乾隆、道光、光绪时期的碑刻6通。
村中还有一处古戏台。戏台由青石砌成,高约1.5米,面积约20平米。该戏台建成于明清时期,曾是村子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现在村中大约有两百座石头房子,大都是明清两朝的遗存。由于石头很坚固,因此古村的格局和老建筑保存得很好,村里由石头铺成的地面,久经磨砺,表面很是光亮。这样一个原汁原味的古朴村落,近年来很受驴友青睐,慕名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老保》、《大寒小寒》、《法官老张轶事》等多部影视剧也曾来此取景拍摄。
清末民初,博平村位于周村、明水、绣惠、济南这条黄金商贾路线的中间,古代的官道就通过博平村中央的东西北街。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耳濡目染,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人经商。外出经商的村民将钱款运回家乡置地建房,为博平村留下了许多堪称豪宅的房舍。据统计,解放前该村有大门楼的四合院有170多座。
位于原村小学院内的刘家祠堂,保存比较完好,在正殿墙壁上,有一块民国十三年(1924年)所立的石碑,上面的文字记载:“自始祖汉臣迁居于此,历传二十余世迄今六百余年……”如此说来,博平村的建村历史,在立碑时就已经有600多年,到现在应该有700年了。
东西走向的古官道——东西北街,如今已经基本废弃了,只剩下一个个依然很气派的老门楼,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忙。
济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