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响泉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资料片)
以水为名的古老泉村
著名吕剧《王定保借当》在山东可谓家喻户晓。听过的人都知道,里面张春兰有这样一句唱词:“问我家来家不远,我家住在城南张家湾”。里面的城南是指原峨庄村大街,而张家湾就是现在的响泉村。蒲松龄也曾为《王定保借当》流传的故事多次探访响泉村,并和一位故事的传承人刘氏老人结为朋友。
据悉,当初该村张姓村民占多数,加之村中泉群成潭,溪水潺潺,瀑布有声,故取名为张家湾庄。该村落是于明代外乡人迁入而形成的。原名叫张家湾、响水湾,千年历史三改村名,仍然以水取名。现村域面积1.61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80亩,437人,常住人口247人。
有一句俗语:抬起头来看水眼,五里便闻响泉声。意思是响泉村水的流动声在五里外都能听得到。相传原始人在该村河两岸居住繁衍生息,猿人居已被淤石掩埋,故以水取名。响泉村名副其实,水源丰富,现有古井3个、泉眼17个,而且水质甘甜,水量充沛,从不断流。每个泉眼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其中12生肖泉和双生泉最为著名,该村因长期饮用双生泉泉水,双胞胎的出生率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在遮天蔽日、有500余年历史的古槐树下,村民房蕊正在用石碾碾压玉米,而像这样的参天古树,村里还有不少。除了古树,响泉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石头村,村内的古房子都是石头建筑。漫步在村中,你会发现,有大量的石凳、石碾、石桌、石街等。“响水湾,响水湾,响水湾石头赛过砖,盖屋打院墙,光用石头不用砖。”这句顺口溜村里的孩子都会唱。
是绣楼还是碉堡
位于村东的古楼建于明代,共三层、160平方米,全部用料石砌成,上下通道是用石台阶形式建造。一楼没有门口,至今是个谜。是起义军将领的碉堡,还是大户人家小姐的绣楼?两种截然不同的传说,让这栋千年古楼的身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跟着响泉村党支部书记焦裕良,记者来到古楼脚下。传说,古楼已有近千年历史,内有地下秘密通道,古楼有瞭望台射口,属于典型的军事设施。古楼由一代袄军刘二祖所建。据记载,公元1211年,杨安儿在山东领导红袄军起义,起义军以身着红装而得名。第二年,刘二祖也在泰安揭竿而起,随后转战攻打淄、沂两州。1214年,杨安儿失败被杀。1215年,刘二祖受伤被俘就义。因此古楼高大巍峨,窗小墙厚,易守难攻,且周围建筑布局错综复杂,外人进入如走迷宫一般。
在古楼大门外,有一对长0.8米、宽0.3米、高1米的台阶式上马石、下马石。其迎面雕有石头图像,侧面刻有牡丹花开,这是大户人家的象征。刘二祖是响泉村名留青史第一人,虽经800多年的历史变迁,故居中的一些建筑被毁,但虽危犹存的石楼,帅府大门、及上下马石,仍在向人们诉说着英雄当年的一些历史。
但村里还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这座楼是吕剧《王定保借当》中女主角张春兰的绣楼。在剧中,王定保与同学赌博输了钱,怕父母责骂,不敢回家要钱还债。未婚妻张春兰就背着父母将嫁妆衣裳给王定保当钱还债。一直垂涎张春兰美貌的恶霸李武举知道这件事以后,便乘机诬赖王定保偷盗他家之物用来还债,把王定保打入监牢。张春兰星夜赶到县城公堂喊冤,最后终于救出王定保。而根据历史记载,张春兰确有其人,她的娘家就是响泉村。
两种相去甚远的传说使古楼的本来面目更加神秘模糊,这也是古楼的迷人之处。
焦氏善行流传至今
在响泉村有一处古老院落,大门上方,挂有长2.1米,宽0.7米的一个柏木牌匾,刻有“慈善祠堂”四个大字,落款是青州府益都县赠,焦裕良说这就是焦氏庄园。
焦氏庄园占地310平方米,共有三个大门,分大门、中门、后门,前厅是迎接客人的房屋,后院是花园,中天井是四合院,是全家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院内有独家享用的石磨、石碾、羊栏、猪圈、伙房、雇工房、柴草房、粮库、留宿房,是大户人家才有的生活设施。
焦氏庄园大门口是通往青州、临朐、沂源、博山的必经道路。大门外左方有一个长0.6米、高0.8米、宽0.35米的供水石,每天让“长工”在供水石上方一只木桶盛上米汤,让过路人无偿饮用。在院内东厢房有一家“留客房”,让劳累的赶路者和老弱病残讨饭者免费住宿。焦氏家族在解放后虽然化为地主成分,在文革期间,家家遭大字报批判,但焦氏家族没被贴上一张大字报。
焦氏家族祖祖辈辈乐行善道,最有名的当为焦继业。他修桥建庙,借给百姓,有远近闻名的“焦大善人”之称。他设立了“药台”——石板做的台面,用于摆放各种给人治病的药品,给邻村和过路人提供了方便。200年过去了,无人在此石桌上买药了,但药台却成了村中的一个地名,焦氏的善行至今仍为人称道。
济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