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日本朝鲜等国为何要废弃曾经长期使用的汉字?|越南|日本

2016-05-07 12:07:27 来源:济宁新闻网

核心提示:与日本和朝鲜半岛一样,越南在汉字运用中也遇到了一个问题:国之语音,异乎中国,即汉字无法完整、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语言。日、朝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分别发展出将汉字用作记音符号的万叶假名与吏读,并最终形成了本民族的拼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与训民正音。越南则是另辟一途,这就是字喃,意即南国之字。

写有汉字的越南寺庙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作者:郭晔旻,原题:越南是怎样废弃汉字的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随着汉文化的传播,汉字也扩散到了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周边地区,成为一种通行于汉字文化圈的超民族文字。但如今严格说采用汉字的国家却只有中国和日本,越南及朝鲜半岛在表面上已退出了汉字文化圈。尤其是在越南,汉字竟已被废除近百年,而拉丁文字成为其国家的正式文字,时过境迁,令人唏嘘。

儒字的传播

公元前111年,汉军三路起兵,灭亡在秦末战乱中割据岭南的南越,在其故地设置7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天的越南境内。起初,这里的居民对中原文化是全然陌生的。所谓凡交趾所统,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从西汉所置县名也可窥豹一斑,在交趾与九真郡的17个县里,只有安定属于锡以嘉名的汉化名称,诸如北带、西于、胥浦、无切、无编之类显然都是当地土语的汉字音译而已。

但是,在漫长的郡县时期(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39年,越南称北属时期),一批批汉人移居到越南,包括领主、官吏、商人、手工业者、失势的旧臣和罪犯(越南本土的)雄王文化发展到公元初期,似乎突然停滞不前了。不论考古学家的锄头挖到哪里,发现的都是遍布各地的汉式古砖墓,随葬品也都是汉式的到了三国时期,名士许靖选择从会稽(今浙江绍兴)上船躲避战乱,一路经过今粤、闽两省,在其眼里却是一片蛮荒,只有到达土广人众的交趾后才算是重新见到了汉地。

汉人南下,华风渐起。汉代的任延、锡光分别在九真和交趾建立学校,导之经义,汉字随之传入越南。一开始汉字在越南传播就是为了满足儒家文化播迁的需要,故而汉字在越南也被称为儒字。

到了隋朝开辟科举取士之先河后,唐承隋制,通过进士、明经等科举考试,广泛网罗人才。除了朝廷在安南各州县开办的官学之外,各种私塾和乡学也大有发展。这对汉字在安南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致在越南语中形成了汉越音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汉越音读法,其承载的当然是唐代的中原汉语语音了。譬如《旧五代史》记载(后梁)开平元年,司天监上言日辰,内戊字请改为武,说明当时的中原语音发生了变化,因为避讳的关系开始把戊读成武了;而在汉越音中,戊(mau)与武(vu)的发音仍旧是截然不同的。

唐代安南士人的汉字造诣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爱州日南县(今越南清化省安定县)人姜公辅是安南士子参加中原科举取得最高成就的典型代表。此人进士及第,唐德宗时官至谏议大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唐文》收录了他的《对直言极谏策》和残缺的《白云春海赋》,姜公辅在汉文化方面的水平直可以傲视许多中原知识分子和政治家,越南论者更是尊其为安南千古文宗。

字喃的尝试

十世纪时,越南以边藩自立。但是此时,经过一千多年中国文化的浸润,汉字在越南社会各个领域已根深蒂固。1070年,越南李朝在升龙城建立文庙。1076年,李朝在文庙旁修建国子监,专供皇亲国戚及权贵子弟接受汉字和汉文化教育,后来教育对象逐渐扩大,也接受天资聪慧的布衣子弟就读。1075年,越南首开科举,此后成为历朝取士的重要途径,其科考内容、形式和组织方法皆以中国为宗,在越南八百多年的科考史中,进士多达2818人。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