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斯大林搞出2年大饥荒 靠大清洗转移不满视线|1930年代|斯大

2016-05-06 08:13:37 来源:济宁新闻网

核心提示:三十年代他(斯大林)把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搞得乱七八糟,闹出了全国性的两年大饥荒,为转移群众的不满和视线,他利用了基洛夫暗杀事件接二连三地在国内实施大清洗,把过去反对过他而早已俯首听命的对手、把潜在的对手一个个送上断头台。

斯大林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郑异凡,原题为:人民公敌布哈林:狱中一年,著书三部

2015年底重庆出版社出版由笔者主编的《布哈林文集》,其中收入布哈林三部狱中遗稿:《社会主义及其文化》《辩证法概论》和小说《时代》,都是1937年布哈林被捕后用一年时间在狱中写出的著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密封在斯大林的档案库中,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才得见天日,出版问世。

布哈林何许人也

革命年代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在苏俄至少有一位堪称天才的书生,他叫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布哈林。此人在中国并不陌生,读过《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人都知道,他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人民公敌。不过早就知道布哈林其人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这后一本书就是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合著的,它曾经教育了我们老一代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知道,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人民公敌,纯属冤假错案。布哈林是马克思主义者,尽管对他的观点可以提出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他把自己半个世纪的生命献给了共产主义的事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出现过布哈林热,八十年代末苏联也出现过布哈林热。人们探讨布哈林的理论遗产、布哈林之死的秘密,等等。

布哈林生于1888年,是列宁那一代领导人中最年轻的一位。1906年俄国革命失败,他就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了共产党,此后在莫斯科从事地下工作,多次被捕,逃出后流亡欧洲,在维也纳学习经济学,一边听柏姆-巴维克和维塞尔的课,一边著文批判老师的边际效用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版了他的《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得到列宁的好评,列宁后来写的《帝国主义论》中包含有布哈林的成果。与此同时,布哈林也研究帝国主义的国家制度,撰写了《论帝国主义的国家理论》,发挥了恩格斯的炸毁旧国家机器的理论。炸毁一说遭到列宁误解,被认为是无政府主义,不过两人很快就取得共识,消除了分歧。十月革命期间布哈林是领导莫斯科武装起义的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成员。革命胜利后,布哈林一直担任《真理报》主编,是布尔什维克中唯一没有政府职位的领导人。1926年接替季诺维也夫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书记,是共产国际的第一把手。1928年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在如何对待农民问题上同斯大林发生严重分歧,布哈林反对把强征粮食的非常措施常态化,反对违背列宁合作化主张的全盘集体化,反对不顾国民经济平衡片面发展重工业,反对斯大林所谓的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越大,阶级斗争越尖锐的理论。结果布哈林和李可夫(人民委员会主席)、托姆斯基(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被打成右倾反党集团,丢掉了政治局委员、《真理报》主编和共产国际的职务。三十年代布哈林担任最高国民委员会科学技术管理局局长,1932年该委员会撤消后,科技局划归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布是部务委员。1934-1937年任《消息报》主编。1935年参加苏联宪法起草委员会,据布哈林本人说,宪法从头到尾都是他起草的。

1937年2-3月中央全会期间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并被开除出党,同时被捕入狱。1938年3月13日在托派与右派反苏联盟案中被判处死刑,15日被枪决。1988年2月4日获平反,1988年6月21日恢复党籍。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