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后醍醐天皇最终选择了打倒镰仓幕府,然而并未成功。事情败露之后,后醍醐天皇被幕府抓捕、流放。此事被幕府称为主上御谋反天皇造反了。这可是轰动全国的大新闻。后醍醐天皇被镰仓幕府废位,量仁亲王如愿被推上皇位,就是后来的光严天皇。
后醍醐天皇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康昊,原题:天皇的退位与夺权:日本南北朝时代何以开启?
近来,日本天皇因传闻表露出提前退位的意图,而在日本岛内引起轩然大波。日本天皇现在仅仅是国家象征,已不再具有实际干预政治的能力。然而在日本的历史上,天皇的退位、皇位的交替所伴随着的政治权力斗争却是十分激烈的。譬如花园天皇(1297-1348)的退位,就是日本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因为日本福冈大学教授森茂晓的详细考证,真相已渐渐浮出水面。
皇统的分裂:轮番做天皇
在平安时代后期的日本,天皇退位之后成为上皇,或称为院,这位院又有一个称号叫治天之君,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皇家的大家长,也是国家的领导者。镰仓时代后期的后嵯峨天皇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后深草天皇、龟山天皇相继执政,于是皇统也就发生分裂,后深草天皇一支为持明院统,龟山天皇一支为大觉寺统。前者以其住所而得名,后者以龟山天皇的儿子,后宇多天皇所创建的大觉寺而得名。两支皇统一度交替继承皇位,因而可能同一时期有好几位院,但只有其中一位是真正的治天之君,即真正的掌权者。
文保元年(1317年),天皇是持明院统的花园天皇,他的父亲伏见上皇健在,但实际上的治天之君是花园天皇的哥哥,已经退位的后伏见上皇。与此同时,还有一位来自另一支皇统大觉寺统的后宇多上皇健在。这位后宇多上皇在爱子后二条天皇早逝之后,仍然一直窥伺着治天之君的位置,并想把自己的儿孙送上皇位。
这一年年初,花园天皇已经在皇位上待了十年了。或许对中国的君主而言,十年并不算长,也未必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可是对于已经习惯两皇统交替掌权的在野党后宇多上皇而言,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想把花园天皇从皇位上拉下来。这位后宇多上皇当时已经出家,并受了密教的传法灌顶,是一名合格的密教修行僧(因而称呼其为后宇多法皇更为贴切,本文为叙述方便统一称上皇)。但是他对政治权力的渴望并没有因入了佛门而改变此前的诸位上皇们也大多如此。
后宇多上皇的愿望是让他的爱子后二条天皇年幼的孩子,即邦省亲王继承皇位。但是邦省亲王过于年幼,又体弱多病,因此折中的方案是把后二条天皇的弟弟尊治亲王推上皇位,做一个过渡,再把皇位传给邦省亲王。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过渡者总不会只安于做一个过渡者。
1317年的四月七日,镰仓幕府的使节上京,来到朝廷重臣西园寺实兼的家中。西园寺实兼世袭了关东申次,这是一个要职,扮演着沟通镰仓幕府与朝廷的角色。幕府使节拜访西园寺实兼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花园天皇那里,他得知,镰仓幕府或许是在和西园寺实兼以及后宇多上皇商量着退位和拥立新皇的事情。虽说皇位的转移,说到底是天皇家的家事,但是镰仓时代中期以后,在皇位继承上幕府有着巨大的发言权。基本上天皇家所决定的人选,若不得到幕府的同意,那是通不过的。因此后宇多上皇很早就与镰仓幕府拉好了关系。
后宇多上皇一方的方案是先把皇位交给尊治亲王,然后邦省亲王即位,最后再看时机把皇位传给后伏见天皇的儿子量仁亲王(也就是花园天皇的侄子)。这一方案迅速遭到了持明院统(伏见上皇、后伏见上皇、花园天皇)一方的反对。最后无果而终,幕府的使节仅仅待了一个多月就回了镰仓,事情算是搁置了。
后宇多上皇再次上台
然而事情最终又起了变化。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持明院统一方的支柱,花园天皇与后伏见上皇的父亲,53岁的伏见天皇在九月三日突然撒手人寰。于是后宇多上皇当即抓住了这一机会,第二年初,他就给花园天皇施加压力。这时花园天皇22岁,哥哥后伏见上皇31岁,而后宇多上皇52岁,在政治经验和阅历方面,花园天皇哥俩完全不是后宇多上皇的对手。后宇多上皇在伏见上皇死后就恢复了与镰仓幕府的秘密交涉,再一次向镰仓幕府派出使节,确保幕府方面的支持。使节在文保二年(1319年)的二月十二日返回京都,带来了顺利的消息。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