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晓风书屋的老板姜爱军说,当时,像《哥伦比亚的倒影》、《温莎墓园日记》等,能卖掉三四千册。
昨天下午4点,杭州庆春购书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把木心的全部库存整理出来,放在了显眼的展台上。
木心的书,全部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清一色的鹅黄色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名,别无其他,十分清雅别致。
虽然热闹并没有出现在书店里,但在微博上,人们自发摘录了木心先生的作品中的话表达哀伤。一天之内,网友发出的微博数量已近13万。
记者昨日采访了木心的弟子陈丹青、出版简体版木心作品的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刘瑞林以及责编曹凌志。他们表示,《木心文集》将在明年出版。
陈丹青:
我想“勾引”大家读木心
“我在北京,24日举行先生追思会,想来的,都来送一程。”陈丹青语速很慢,音调有点飘,哽咽声无处隐藏。
尊师木心先生的去世,让这个平时意气风发、激扬文字的人,沉静心伤。
本报是第一个给他打电话的媒体,接到记者电话,他还有些愕然:“我本想等到24日再发布讣告,没想到你们已经得知消息,看来,还是有很多喜爱和关心他的人,先生亦该欣慰。”
向中国人介绍推荐木心,是陈丹青近20年来着力最多的一件事。
显然,如果没有陈丹青、阿城、陈村等人的极力推崇,也许在大陆,知道木心的人不会太多。
“木心先生与我们同在一个时代,但是他出现得太迟了。”2006年,木心先生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在陈丹青的吆喝下,终于面世。这是陈丹青20多年的心愿。
1982年,陈丹青与木心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20多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5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昨天,陈丹青说起木心先生与他的文学、艺术,仍然“像20多年前他初识先生时那样,感到困难”。
“当时,我无知地接近他,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他一直在读我。”初遇木心,一身黑衣的陈丹青站在木心的巨幅照片旁,身后,他的“尊师”坐在雪后的公园长椅上,身穿黑色大衣,手执长柄雨伞,微笑地看着他。
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的说法。
“先生从来画画,我也从来画画。先生写作,我于是在旁边叫好——现在我简直不敢相信,当年我读的都是他一沓沓手写原稿——然后先生转过头来对我说:你也要写呀……”
回国10年,陈丹青出了几本书,他谦虚地说这是他耍的一个“阳谋”:即通过自己出书,“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勾引’的效果仍有成效,至少在先生离开我们的这一天,还有这么多人,在缅怀,在纪念。”
出版社:
《哥伦比亚的倒影》曾引起轰动
“今年10月6日,我去乌镇看过木心先生,突然觉得他这一次老得特别快,”曹凌志是木心所有作品的责编,昨天听到先生仙逝的消息,他突然记起一件事情,“这一次,我们谈到了要出《木心文集》,实际上,在文化界,有个小惯例,文集一般不在生前出版。”
曹凌志见了3次木心,前两次,他们聊天可以聊四五个小时,但这一次,半个小时的光景,木心就疲惫了。“我搀扶着他上楼梯,而以前,他走路很快。”
2006年,广西师大出版了木心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等作品,这是木心作品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引起当年的文坛轰动。著名作家陈村说自己“如遭雷击”:“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还说:“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而昨天,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刘瑞林一直在为治丧事宜忙碌。“木心先生还有很多书没有出,文字方面有散文、诗歌、文学史,视觉方面有版画等美术作品。”
刘瑞林说,他们已经在整理这些文稿,“有很厚很厚的一沓,我们会精雕细琢,希望做得得体。”
同时,《木心文集》也将在明年出版。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