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公司与大航天时代

2016-08-18 16:36:29 来源:济宁新闻网

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网站上有这么一段牛气的话:理解并保卫我们的地球,探索太空并寻找生命,激发下一代探险者的激情;所有这些使命,唯有NASA来完成。

NASA当然有资格牛气,这个倾巨资搭建起来的伟大国家的伟大机构,几十年来一直代表着人类文明的顶尖成就。它吞噬美国纳税人的真金白银,贡献出一个又一个引领时代发展、推动人类不断向前的璀璨结晶——阿波罗飞船、航天飞机、“旅行者”号、火星探测器、哈勃望远镜、国际空间站……NASA以此向国会证明着它对于美国的价值,向世界证明着美国对于人类的价值。

然而这种惟我独尊式的垄断,已经开始被打破了,一家25万美金建立起来的小公司和NASA一样,开始了送人到太空的石破惊天般的尝试,让NASA感受到了不安。也许,正如当年的大航海时代一样,在利润、进取心、梦想乃至疯子的的综合刺激下,用企业的激励方式替代政府,人类的航天事业才能驶入更广阔的航道,开启真正的大航天时代。 附-肩题释义:“我が征くは星の大海”,出自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著名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中,为主角莱茵哈特的名言。中文译为“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此句已成为动漫、科幻迷最爱引用的豪言壮语。

人类对宇宙太空的好奇从来都未停止过,飞天梦也从未有一天熄灭过。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乘坐航天器绕地球飞行的人。他从太空归来后曾以共产主义式的豪情预言,用不了多久,遨游太空就能成为每个普通劳动者拿着“工会旅行证”就能走一趟的度假旅程。

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只有不到500位人类精英有机会在各自国家的巨额经费支撑下,走出大气层,俯瞰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

2001年,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坐进了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成为第一位私人太空游客,为此他付了2000万美元的路费。从国际空间站饱览太空返回后,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太空不是宇航员的太空,太空是所有人的太空。”这句话的历史意义,丝毫不亚于另外一位去月球观光过的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蒂托是对太空之行极为执着的人。他194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贫穷的意大利移民家庭。自小就产生了飞向宇宙的愿望,先后取得了航空太空科学学士和工程科学硕士。1964年,他进入NASA,开始从事无人航天飞行的研究。其间曾多次申请成为宇航员,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蒂托最后无奈地离开了航空航天局,下海从商。靠着深厚的数学和工程学功底,蒂托的公司1998年成为全美第三大投资管理咨询公司,资产上亿。亿万身家的蒂托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太空梦”。 最终在自己61岁时实现了梦想。

在蒂托之后,又有五个亿万富翁拿出至少2000万美元逛了一次太空。让很多人羡慕不已的名字。作为全球太空游的“先行者”,这六个人已经率先体验了一把太空旅行的神奇和美妙,而不再像宇航员一样要经过万里挑一的选拔,长期艰苦的训练,最后能否成行,还要听命于政府专家团的最终挑选。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航天器,绕地球飞行108分钟,胜利地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的任务。

2000年10月31日,俄罗斯和美国的3名宇航员搭乘“联盟TM-31”号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飞向国际空间站,成为国际空间站的首批长住“居民”。其中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克里卡廖夫成为世界上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人。

1966年9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1968年8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二书记,1970年4月任第一书记。1971年起任苏共中央委员。

经常有人说,以晋商和徽商为首的盐商,其成功之道在于“勤劳”和“诚信”。勤劳是中华民族之美德,连亚当斯密、伏尔泰这样的洋人也赞扬过,诚信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老相传的诚信故事也车载斗量,那为什么只有盐商能独占鳌头,积累起富可敌国的财富呢?原因很多,当然也要包括山西人的诚信和徽州人的“徽骆驼”精神,但最关键的还是官商结合这一权力与资本紧密结合的商业模式。

半个世纪以来,将一公斤物质送入近地轨道的费用始终是1万美元左右。2004年6月,由保罗·艾伦资助“飞船1号”进入亚太空轨道成功返航后,来自太空政策研究所的约翰·罗斯顿蔑视地称它为小儿科学:“这只是有钱人在烧钱玩‘笨猪跳’而已。”

《连线》杂志专栏作家格里格·因斯特布鲁克在评论文章《NASA是如何将事情搞砸的》中说,NASA已经彻底陷入愚蠢与不可救药之中,他们未来的目标是维持一个没头没脑的登月计划,继续用高利润合同把几十家航天技术承包商养起来,然后才是推进人类对于宇宙空间的了解和探索。“阿波罗登月计划”花费了大约1500亿美元,30万名专家和工人,即便是相对廉价的航天飞机,每次飞行的花费也是10亿美元,以及5万人之众的地勤维护人员。他们情愿每年花60亿美元,让宇航员在太空站中无所事事,互相测血压,也不愿意继续维持唯一一颗能够提供全球土地湿度情报的卫星——

许多私营部门的新创企业受够了美国航天局和大国防承包商的咄咄逼人,正在拼命争取商业空间。该基金会主席彼得·戴曼迪斯(peterDiamandis)认为,老一辈的行业先驱已不能再进行创新。“真正的突破需要经受风险,还要有承受失败的能力,而大型的组织无法承受这种风险。”他说。

从机理上来说,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组织所构成的并且各组织之间形成互补互动关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政府负责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大学担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并承担一些基础研究任务;科研机构主要担负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的重任;而企业,才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兴起,尤其是在市场需求的强大动力面前,传统的、以政府主导一切的科研组织模式,哪怕在航天领域,也已不能完全适应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央计划体制正让位于新的创新模式,更加民主化,甚至进入令人愉悦的无政府状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互联网,进入钢铁、航天和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

所谓“管仲陷阱”,其核心就是“利出一孔”,即国家采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那么人民要想生存,就必然要事事仰给于君主的恩赐。

在此理论指导下,统治者以行政权垄断食盐的生产销售,操纵盐价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将权力转化为经济利益。这一统制经济结构,则影响了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管仲在齐国掌权后,为将利润丰厚的盐铁行业控制在政府手中以充实财政,决定废止允许私人经营的政策,转由国家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此即所谓“官山(铁器)海(食盐)”。

桑弘羊在汉武帝支持下,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盐铁官营政策,因其既能直接将政府权力变现“以佐助边费”,又能“离朋党,绝并兼之路”,打击君主以外的利益集团。正因如此,他的经济改革措施也为历代统治者所效法。

与管仲和桑弘羊相比,刘晏的榷盐法更多地参考了市场法则,更有效地剥夺了政府外利益集团瓜分盐利的份额,让权力更隐蔽地转化为利益。以后历朝盐法均不能跳出此模式。

正如人类航天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任何智慧的生物在感叹天河星辰的灿烂之时,都会倍感作为生命的自身在宇宙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与卑微。 从人类造出第一艘独木舟到大航海时代,用掉了数千年(也可能是几万年)。人类飞上天空100多年,进入太空半个世纪,距离美好的大航天时代显然还有一段距离,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准,建立外星定居基地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利益回报,大规模移民更是现阶段难以想象的事情。 但是,当十八、十九世纪的天文学家在用简单的望远镜对天空进行观测之时,他们决不会想象得到,仅仅两百多年后,他们的子孙就会在月球上迈步,并操动机械臂在火星冰冷的土地上进行探索挖掘。 同样道理,今天的我们也同样无法预知未来100多年、200多年乃至500多年后,我们的后世子孙将会在外星空间进行着何种的开拓事业。 穆斯克和所有的理想主义者一样,有一个深深的信念:“人类离开地球将是下一阶段的生存方式。”面对广阔无垠、辽远荒凉的宇宙,外星载人探测飞行注定将是一项极为漫长的历史征途,只要还有人类存在的一天就永远没有尽头。但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每一历史时代人们应该完成的事业。 让人类走出地球、建立外星定居点的第一步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商业化是人类从此走向宇宙漫长岁月征途必经的第一步,没有能迈出今天这一致关重要的第一步,就决没有我们的子孙未来飞向火星、木卫二、太阳系乃至更为遥远星空的千千万万步。在……的召唤下,仰望者不会孤单。梦想者不会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