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与其说是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倒不如说是秦昭王所杀更为合理。昭王见到范雎时就说过: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灭义渠,昭王即亲政,而且立即废太后,逐穰侯,独掌权柄。足见义渠对于宣太后一派的支柱作用,这恐怕才是昭王必要杀之灭之的原因。
影视作品中的宣太后和义渠王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郭晔旻,原题:最后的戎国:芈月委身的义渠王是何方神圣?
在电视剧《芈月传》里,义渠王翟骊霸气登场,率领部族人马上演了一出劫持婚嫁车队、抢夺美人粮食的戏码。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义渠王在历史上还曾与宣太后育有二子,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最后一个戎国
义渠,在史书里又叫义渠(之)戎。这里的戎当然不是《左传》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里的原意兵器,而是引申为先秦华夏人眼里异族的意思了。《礼记王制》篇载西方曰戎,说明戎居住在我国西部和西北部,与周人为邻;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也就是穿兽皮不食米,说明戎是些畜牧和游牧部落,义渠也在其内。
义渠在历史上出现极早,商王武乙三十年(约公元前1118年),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就出兵讨伐过义渠,还俘虏了义渠君主;于是直到西周,义渠都臣服在周朝的王权之下。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遂令犬戎攻入镐京。之后平王东迁,关中空虚。戎逼诸夏,义渠也跟着其他部落一起向东移动,活动在今天陕西西北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一带,其势力中心则在今天甘肃宁县。
20世纪90年代,在宁县西北约25公里处的焦村乡西沟村,发现一座春秋至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东西宽约1000米,南北长约1500米,东、北、南三面有城墙,西面依沟畔削崖为塞。部分残存城垣高约1-4米,基宽约6米。上层为后世补筑,城内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堆积文化层厚达1-3米。城外古墓葬已发掘者,被定为西周晚期。从城址所在位置看,与史籍中义渠在宁州西北的说法相合,这可能就是义渠国都城的遗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时,当时还只是周王室附庸的秦襄公带兵护卫,显得很恭顺。为了报答秦人的功劳,周平王和他分手时遂封秦襄公为诸侯,还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赐之岐以西之地。为什么说是空头支票呢?因为当时周室起家的岐丰之地早就沦为各戎族的乐园,秦人的领有权不过徒有虚名罢了,要化名为实,只有一个字,打。
于是,秦国为了兑现那张诱人的空头支票,与戎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战争并不轻松,以至秦襄公十二年,伐戎至岐而死,但秦人终于经过长期不懈的战争在关中地区站稳了脚跟,诸戎族日渐沦为秦国扩张的牺牲品。
穆公时代(公元前659-621年)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势的最高峰,有种说法把穆公算成是春秋五霸之一。但这个霸主的成色实在无法与齐桓晋文相提并论,后者是称霸中原,而秦穆公只能关起门来做做西戎的霸主。(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作为西戎八国之一的义渠也在此时臣服于秦。
不过,秦只是霸西戎而不是灭西戎,之后的秦国仍然要面对戎族的纠缠,在众多戎族中,对秦最有威胁的正是义渠。周贞王八年(前461年),秦国攻灭大荔戎;与此同时,赵亦灭代戎(北戎)、韩魏也兼并了伊、洛、阴戎,自是中国无戎寇。在其他各戎相继为华夏族的武力逐出历史舞台之际,义渠却筑城数十,自称王,作为最后一个戎国延续到了战国时期。
杀义渠王,谁的阴谋?
战国早、中期,义渠的势力还相当强盛,竟能继续与强秦周旋近二百年,成为秦国的心腹之患。公元前444年,秦军挟攻灭大荔余威,伐义渠,虏其王;但虏其王却并未灭其国,因为史书又记十几年后,义渠来伐,至渭南。敢于主动伐秦,而且深入秦国的关中腹地,足见义渠实力颇强。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