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汉墓十室九空 海昏侯墓缘何“守身”千年|盗墓者| 西汉

2016-07-08 07:32:28 来源:济宁新闻网

核心提示:西汉海昏侯墓保存得如此完整,全国少见,是不幸中的万幸。11月7日,西汉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说。

海昏侯墓主椁室全景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郁鑫鹏,原题为:《都说汉墓十室九空海昏侯墓缘何守身千年》

如果看过长篇小说《鬼吹灯》的读者,应该知道其中摸金校尉的厉害(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为曹操所设,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体味出他们汉墓考古靠运气话语中的无奈。

作为王侯一级的高等级墓葬,毫无疑问,从其主人下葬之日起,就已被纳入到盗墓者的视野里,或许历朝历代都有盗墓者跃跃欲试,试图进入地宫打开主椁室。西汉海昏侯墓保存得如此完整,全国少见,是不幸中的万幸。11月7日,西汉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说。

那么,西汉海昏侯墓为什么能守住真身2000多年?

经过近5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西汉海昏侯墓墓园面积有4万多平方米,从墓园中发现祠堂遗迹、水井遗迹等文化遗存分析,当时墓园里的守墓人有上百人。从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开始,刘贺的儿子、孙子、曾孙都世袭海昏侯,世袭了4代共168年时间,约到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废除。专家认为,因为有守墓人保护墓园,西汉海昏侯墓在公元104年之前应该是完整的。随后在东汉时期,或许是同为汉室刘姓的原因,当权者对海昏侯墓有一定的保护措施。

通过考古,考古人员发现除了2011年盗墓者对西汉海昏侯墓实施一个大的盗洞之外,该墓的西北角有一个五代时期留下的盗洞,从现在这个方位发现的装衣服的漆箱、写有昌邑九年字样的漆器等文物来看,盗墓者未能成功实施盗墓。人们不禁要问,公元104年至五代时期,中间几百年时间,为什么它没有遭遇盗墓者的骚扰呢?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徐长青、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等多位专家都提到,这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使墓室早年就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没了墓室。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才使得该墓得以幸免。专家所说的大地震,指的是公元318年豫章郡发生大地震,此次地震使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张仲立表示,正是因为墓穴内充满水,这种绝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才使得墓内的文物得到保护,腐蚀程度不高。

2011年,考古人员勘探时就发现,在西汉海昏侯墓即将被盗墓者成功盗挖前,与之相邻的山包海昏侯夫人墓已经被盗,而墎墩山上几乎所有明清以前的墓葬都被不同的盗墓者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盗洞。那么,这座山上这么多的墓葬中最有价值的墓为什么最后才被盗墓者瞄上呢?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初,在南昌文物贩子的手中出现了一条小金龙,但无买家敢接手,不过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这条小金龙也让一些盗墓团伙顺着线索摸到了墎墩山上。2011年3月23日,当考古队长杨军等人来到墎墩山上,发现西汉海昏侯墓封土堆上覆盖的杂草、灌木、荆棘非常浓密,从外观上看,它比位于其左侧的山包(侯夫人墓的封土堆)显得要小一些。或许盗墓者根据墓体大墓主人身份则更尊贵的常理进行推测,因此他们先对侯夫人墓下手。不过,多年的田野考古经验及深厚的知识储备告诉杨军,汉代以右为尊,右侧封土堆下的墓主人可能更尊贵。果然,当考古队对两个封土堆的地表进行清理后发现,西汉海昏侯墓的封土堆明显要比侯夫人墓封土堆大,而且夯土、祭台等也都比左边的大。因为知识有缺陷,盗墓者第一次就看走了眼,错过了先盗挖海昏侯墓的机会,这给考古人员最大限度保护文化遗产争取了时间。

如果说,盗墓者对封土堆看走眼是知识缺失的话,那么他们挖了14.8米的盗洞并成功找到了主椁室却没能进入其中,同样也是知识不够。主要是他们没有预料到墓室早年已经坍塌,也没有考虑到主人提前做好了防盗措施。杨军告诉记者,常理来说,主棺位于椁室的正中心,因此盗墓者从封土堆正中心垂直向下挖盗洞。目前看来,西汉海昏侯70平方米的主椁室不是一个大单间,而是由两竖一横3层椁板隔离成为6个单元,主棺可能位于主椁室的东北处。专家称,主棺之所以不在正中心,或许是当年地震致使墓室坍塌后它在地下水中慢慢漂移过去的,也或许是为了防盗,安葬之初根本就没有按常理放置。因此,2011年,盗墓者锯开了顶椁板,还沿着两个单元椁板的交接处一直锯到了底椁板,却没有挖到并带走任何东西。

正是种种机缘凑在一起,西汉海昏侯墓这个宝藏2000年后才得以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郁鑫鹏)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