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次日早晨,人们在她卧室里发现她胸口带着弹伤,旁边放着一把她哥哥帕维尔送给她的小巧的女士手枪。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4年7月11日第08版,作者:佚名,原题为:《斯大林妻子自杀的隐痛》
表面上看,总书记的家庭生活在他的战友们看来还是非常幸福的。两个孩子,瓦西里(1921年生)和斯维特兰娜(1926年生)的出生使这种生活更为幸福。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先后工作于列宁的秘书处和《真理报》下属的《革命与文化》杂志社。1929年,她进入工业学院纺织系学习,同时还是一家专门接收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子女的幼儿园的共同创办人。
她要丈夫不断地关爱自己,而她的丈夫每天要工作16到18个小时,因此她常和他争吵。正如她的侄子阿利卢耶夫所写的那样:不过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显然,她的童年过得很艰难,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娜杰日达患有重病颅缝骨化症。她的病情伴随着抑郁和头痛不断加重。所有这些都显然对她的精神状况造成了影响。她甚至去了德国,向德国一流的精神病专家进行咨询娜杰日达还不止一次地威胁要自杀。
1932年11月8日,娜杰日达开枪自杀了。正如很多回忆录的作者说的那样,在妻子去世后,斯大林变成了另一个人。
斯大林明白,这是娜杰日达在惩罚他。从此时开始,他将忍受这个惩罚带来的痛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无力改变。对于知道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的斯大林来说,承认自己对挽救妻子无能为力让他倍加难以忍受。她把他抛到了生存的最底层。他刚才还是半人半神,是精神、军事和政治的领袖,而转眼间一切成空。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11月7日,一整天娜杰日达头痛得厉害,好几次痛得大叫。第二天,斯大林和妻子在伏罗希洛夫家吃晚饭,就在用餐时两人之间突然爆发了争吵。
斯大林的警卫员对所发生的这一场景做了补充。
聚到一起的人们讨论起了反对派的动作,有人提议为即将到来的战胜反对派的胜利干杯。但娜杰日达却没有喝酒:由于头疼她喝不了红酒。正在这时,斯大林粗暴地问:你怎么不喝呢?
娜杰日达勃然大怒,离开了晚餐现场,但莫洛托夫的妻子波林娜热姆丘任娜追上了她,并陪着她在克里姆林宫里散步,一直到娜杰日达平静下来。
次日早晨,人们在她卧室里发现她胸口带着弹伤,旁边放着一把她哥哥帕维尔送给她的小巧的女士手枪。
她的死亡不能说是没有原因的:有太多状况一起累积到了1932年的秋天,其中因吃醋而神经反常或是受到羞辱,肯定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不可能猜出这个谜底,但可以列举出娜杰日达一系列的个人问题。
这些问题如下:不利的遗传基因:她的家族里出现过心理脆弱的人。长期身体不适:严重的头痛和胃痛。学业上的困难。她与丈夫之间在精神、家庭和政治上逐渐拉大的距离。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补充一个长期隐瞒在家中的秘密:娜杰日达经常无法自控,会为一些琐事与丈夫争吵,争吵时甚至有外人在场也口无遮拦。
11月8日晚,娜杰日达突然感到,一切充实着她生活的东西都破裂了。据说,在她的房间里找到一封绝笔信,此后这封信被斯大林销毁了。还有人说,那不是信,而是通常所说的指责斯大林使国家陷入崩溃的柳京纲领。是的,信和纲领都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但这不足以改变总的情况。
娜杰日达深陷孤境。如果她眷恋着孩子,那她也永远不会扔下他们。但是,据我们所知,她对孩子比较冷淡。
11月10日,几个男人把装殓着娜杰日达遗体的棺木从斯大林的寓所抬到游戏宫。那天寒风刺骨,斯大林跟在棺木旁前行,他用裸露的手托着棺木的边缘,泪水沿着他的脸颊缓缓而下。他是如此悲痛欲绝,以至亲友们都为他感到担心。
莫洛托夫回忆:我清楚地记得,在出殡前永别的一刻,斯大林走到棺木前,两眼含泪,非常悲伤地说了一句没保护好。我听到了,并记住了这句没保护好。
虽然斯大林女儿斯维特兰娜写过,斯大林自己从未去过新圣女公墓,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去过那里,并与娜杰日达作了告别。斯大林的警卫员在自己朴实的回忆录里给了一个重要的证明:很长一段时间里,斯大林会夜里驱车去墓地,走进小亭子,待在那里,沉默地一袋接一袋抽着烟斗
(据《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