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古代最初指男女爱情喜新厌旧|跳槽|古代

2016-06-18 07:24:12 来源:济宁新闻网

核心提示:后来的元代传奇,将魏明帝见异思迁的这种行为称作跳槽。所以,这个词的最初意思,是指男女之间在爱情上的喜新厌旧。

西厢记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跳槽最初指男女爱情的喜新厌旧

当今常用于口语的跳槽,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来源,明代杨慎在《杨慎诗话》里有解:

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卞太后慰勉之,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令终,殆必由此亡国矣。其后郭夫人有宠,毛氏爱弛,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

据杨慎的记载,魏文帝先后宠爱过虞氏、毛氏和郭夫人,用情极不专。后来的元代传奇,将魏明帝见异思迁的这种行为称作跳槽。所以,这个词的最初意思,是指男女之间在爱情上的喜新厌旧。

虽说出于元代,但跳槽的用例大量见诸明清。如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挂枝儿》,就有一首《跳槽》: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男女双方表达的是用情要专的愿望。由于风月场上的嫖客,抛弃旧识的妓女,另搭新欢与用情不专有相同之处,跳槽自然也用于此义。例如: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便有帮闲钻懒一班人儿出来,诱他去跳槽。大凡富家浪子,心性最是不常,搭着便生根的,见了一处,就热一处。又清沈复《浮生六记》:秀峰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甚至一招两妓。

同理,雇工另寻新主,又与跳槽的不专相似,跳槽后来也用指离开原来的职业另谋出路。例如:清陈森《品花宝鉴》:那姬师爷更不好,如果好,我也不跳槽了。这个用法就是现在跳槽的常用义。广州话从清代起,承用此义。

十九世纪来华的英国传教士W.Lobscheid,在1869年即已完稿的广州话词典里收录了跳槽,并解释:to jump from one's manger;to leave an employ without cause。表明跳槽在清代的广州话与现今口语所用完全相同。

跳槽由元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从爱情的喜新厌旧,到嫖客另搭新欢,再到雇工另寻新主,在不专上一路变化。这个词的流传也非一路平坦,在共同语里早已销声匿迹,虽还保留在广州话里,但建国后主要在港澳地区使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又由港澳地区倒流回用于大江南北,人们对这个久违的老词语相当陌生,以为是一个新造词,其实是留存在广州话里的一个近代汉语词。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