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早在起义发动前,临时政府的命运已经决定了。临时政府的垮台就意味着政权转到布尔什维克在其中占多数的苏维埃的手中,也就是转到布尔什维克的手中,最后的武装起义是可有可无的行动。
本文摘自:《博览群书》2007年第12期,作者:施用勤,原题为:《重温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是列宁、托洛茨基这两位十月革命的领袖都宣称并引以为自豪的事。在1917年7月底(文中日期均为俄历)召开的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用武装起义的口号代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响和赤卫队攻打冬宫的场景,是这场革命的标志性事件,也界定了它的武装起义和暴力革命的性质。现在国内某些学者就是据此公然把列宁与布朗基等同起来,认为十月革命的成功不是革命形势使然,靠的是革命党人秘密组织、精心策划的密谋。
这是对十月革命最严重的误读。
十月革命不是单纯的武装起义,更不是少数革命家精心密谋策划的冒险。之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误解,主要原因是:只看使十月革命获得成功的最后一步,忽视了它的过程;强调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对它的领导,忽视了苏维埃的作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先是政治局多数派,后是斯大林,为了将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托洛茨基排除在外而对历史做了篡改。但是,我国的历史教科书和相关著作,至今还只说是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去年央视播放纪念十月革命89周年的专题片仍说是列宁下达了攻打冬宫的命令。其实,在10月24日夜(也很有可能是在10月25日晨,因为托洛茨基在回忆十月革命时,提到一个细节,10月25日早晨,他和乔装的列宁坐在斯莫尔尼宫的一间屋子里谈话,前来参加第二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的唐恩和斯柯别列夫经过这里时认出了列宁。据此判断,列宁应该是刚刚抵达这里,还没有来得及卸装。如果他是在10月24日夜就来到斯莫尔尼宫的话,那时布尔什维克已经控制了大部分城市,他没有必要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参见〔《托洛茨基全集》第3卷第2册〕)列宁乔装(他当时仍受临时政府的通缉)来到斯莫尔尼宫时,彼得格勒大部分已经处于赤卫队和起义的军人的掌控之中。也就是说,在列宁抵达斯莫尔尼宫之前,起义已经开始,并且已经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只差对被包围在冬宫里的众叛亲离的临时政府的几个部长和保卫他们的二三千士官生和军人进行最后一击了,克伦斯基已化装乘美国使馆提供的汽车逃走。
斯莫尔尼宫是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及其军事革命委员会的所在地,十月革命不是以布尔什维克的名义,而是以苏维埃的名义发起的。具体领导十月革命的就是后来备受诅咒的托洛茨基。在《我的生平》中,托洛茨基把他指挥十月革命的斯莫尔尼宫的小房间比喻为舰长的舰楼,足见他在这场革命中的角色。下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用空弹炮击冬宫的也是托洛茨基。就是在十月革命前的准备阶段,大量革命工作也是通过苏维埃进行的,尤其是在七月事件之后,列宁为躲避临时政府的逮捕而隐藏起来,布尔什维克的报纸被查封,机关被捣毁,7月底召开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虽然通过了以武装起义取代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但由于列宁不能公开露面,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领袖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公然反对武装起义,斯大林则采取消极观望态度。在此期间,托洛茨基在苏维埃中的积极活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把十月革命与苏维埃割裂,斯大林才能说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军事委员会领导的,并以托洛茨基不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而否定他在十月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又以他本人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把自己封为十月革命的领袖。托洛茨基则反驳说,布尔什维克的军事委员会是协助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工作的,他没有必要两次加入同一个组织。
为了搞清十月革命的性质,必须研究十月革命的全过程才能判断布尔什维克推翻临时政府凭的是它赢得了苏维埃的多数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还是完全依靠武力?胜局是整个过程奠定的,还是单纯诉诸武力的结果?为此有必要扼要回顾一下二月革命和其后产生的苏维埃和临时政府。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