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动力,留学生到国外后,才能主动地通过打工、日常交际、学习等方式融入到国外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在中外文化和知识体系的对比中,实现自我升华。
今天,留学已然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选择。多数家长或学生都相信,留学至少能带来一个好处,即外语水平的提高。但《中国青年报》日前刊文指出,不少留学生热衷于抱团取暖,即习惯于在国内朋友的圈子里交往,因此出国若干年后,语言应用方面依然未达到熟练水平。
留学生出国抱小团原本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在国外喜欢抱团的留学生也不只有我国的学生。而从文化上来看,中国学生想融入欧美文化圈,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实际上,每个出国留学的人都知道,不管自己将来是否选择回国,要想在国外学到更多的东西,必须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学习。
出国抱小团带来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一者,外语水平没有通过日常交流得到较大提升;二者,没有与国外学生和老师的进一步交流,学业仍然停留在闭门造车上,很难做到学业上的精进;三者,没有在生活和学习上融入异国文化,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理念上就难有碰撞。最终的结果是,自己的留学成绩大打折扣。
回到媒体热议的留学人才回国后就业情况不理想问题上,就更能发现留学生在外抱小团体的弊端:一些留学人才与国内毕业生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如今我国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只要想接触外国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且不说网络上,在大学校园中可以交流的外国留学生也比比皆是。而回到专业学习上,如今很多院校的课程都是直接使用外语教材和外语授课。如此形势之下,出了国还抱小团体的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相比就优势不大了。
从以上现实来看,现在的留学生回国后就业不理想,真怨不得别人,因为除了留学生增多等大形势带来的影响,留学生就业难或语言能力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自己。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民国留学的那些大师们,比如鲁迅、蔡元培、胡适等,不管当时中外的文化差异,还是他们原来的文化基础,与现在的留学生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们哪有机会和条件在留学前,就有那么好的语言和生活基础呢?但他们仍旧通过半工半读等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了自己。
今昔对比,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出国留学真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没有目标。因为只有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动力,留学生到国外后,才能主动通过打工、日常交际、学习等方式融入到国外的生活和学习中,才能通过充分学习和观察,在中外文化和知识体系的对比中,实现自我升华。
其实,一些留学生在国外抱小团体导致学业不精,给很多人提了一个醒: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到国外留学,那些花钱送自己孩子到国外镀金的父母不要盲目跟风,否则白花了钱不说,也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对于所有想出国还未出国的学生来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只有努力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才能在职业发展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