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巫咸古国” 断壁盐都寄望新生(组图)

2016-10-25 16:58:52 来源:济宁新闻网

探秘“巫咸古国”断壁盐都寄望新生(组图)重庆巫溪县宁厂古镇的白鹿盐泉是一眼天然盐卤泉。专家论证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描述的巫咸古国就在宁厂古镇,因这天然盐泉而享受不耕不织衣食有余的生活,巫盐文化或称巫咸文化由此诞生。图为游客品尝白鹿盐泉的泉水。 刘贤 摄宁厂古镇上的建筑保留着吊脚楼、过街楼的风格。这里远离尘嚣,成为一些美术学子和爱好者们写生的好去处。图为宁厂古镇建筑。 刘贤 摄宁厂古镇全长3.5千米,背山临河而建,仍保留着吊脚楼、过街楼等建筑风格,俗称“七里半边街”。当地官员告诉记者,鼎盛时期这小小的镇上住了2万余人,熬制盐卤的锅昼夜不息,运盐的船舶占据河道,可以想象昔日“日有

重庆1月3日电 (记者 刘贤)位于重庆东部、紧邻湖北的巫溪县因“巫咸古国”、“巫文化”、“上古盐都”等关键字而颇具神秘感。2013年年底向社会车辆开放的奉节至巫溪高速路,让重庆主城至巫溪的驾车时长从8小时缩短至4小时。这让外界更急于探寻巫溪的密码。

奉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记者在寒冬进入这片神秘土地,从巫溪县城出发,沿长江支流大宁河溯流而上,半小时左右就抵达巫溪宁厂古镇。一眼天然盐卤泉“白鹿盐泉”自镇北宝源山洞流出,隆冬之际腾起若有若无的水汽,感之微温、尝之苦咸。这就是巫溪的秘钥。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记载着一个由巫师管理的古国“巫咸”,其所处年代众说纷纭。当代一些历史文化专家论证认为“巫咸古国”就在宁厂古镇,因为天然盐泉的存在,此地如《山海经》描述的一般,民众不耕作不纺织却衣食有余。这里也被认为是中国巫文化的发源地。

巫溪县文联主席李剑东告诉记者,虽然关于巫咸古国或巫文化的实物已难以寻觅,但当地民俗文化中的歌、舞、医等,还可窥见一些巫文化的痕迹。

毋庸置疑的是宁厂古镇的兴衰与盐紧密相关。这里因盐而兴,历史上先后设立过郡、监、州、县,明清时期是中国十大盐都之一,食盐远销秦楚、川陕等地。古镇全长3.5千米,背山临河而建,仍保留着吊脚楼、过街楼等建筑风格,俗称“七里半边街”。当地官员告诉记者,鼎盛时期这小小的镇上住了2万余人,熬制盐卤的锅昼夜不息,运盐的船舶占据河道,可以想象“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华。

上世纪90年代,因手工制盐法产量低成本高,宁厂盐厂被迫停业。宁厂自此颓势难挽,人口流出,到现在仅有几十个老人仍守着不愿搬离。房屋大多破旧无人居住,道路、石阶两侧杂草丛生。比民居略高处的吴王庙是巫溪县的文物,但只剩断壁残垣,还被周围居民开垦出来种上蔬菜。

盐泉依然汩汩,与它相生相伴的巫盐文化却正在消失。缺乏资金是保护宁厂古镇的首要难题。

巫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的人均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都排在重庆市倒数第一。2013年,重庆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巫溪地处生态涵养发展区,将重点发展旅游业。奉节至巫溪高速路的开通进一步增强了巫溪发展旅游业的信心。重庆某集团将着手实施宁厂古镇的旅游开发,草深淹人、砖柱林立的宁厂盐厂将作为遗址被保护修复起来。

巫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余学举说,沉淀着巫盐文化的宁厂手工制盐技法2013年已申报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巫溪将全面恢复制盐传统手工艺,开发手工制盐旅游项目,让游客自己上灶熬盐。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