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中医治疗慢性低热优势凸显

2016-10-14 18:01:53 来源:济宁新闻网

慢性低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种常见病,中医治疗慢性低热,在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的一定优势,值得推广。“我的老师刘渡舟先生,教我们从金元大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中学习治疗低热的方法,疗效甚好。”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傅延龄表示。

中医诊断低热有优势

慢性低热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感染性低热、自体免疫性疾病低热和功能性低热。有些病例到医院做了各种能做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就是查不到原因。西医把这种低热叫做不明原因低热。

“既然西医称不明原因的低热,就说明发热的原因和它的机制不清楚,不能做出明确诊断。做不出诊断就拿不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但是许多不明原因的低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审症求因、辨证分析却能做出诊断,能够明确原因,在辨证分析以后给出治疗方法。”傅延龄说。

傅延龄早年跟从刘渡舟学习时,就学到了其对低热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低热,要用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中所说的方法。我的师父谢泗泉先生教我,有一些慢性低热病例用各种方法治疗都没有效果,需要用李东垣的方法治疗。”刘渡舟告诉傅延龄,说他那个时候在大连行医,没有李东垣的书,于是坐轮船专门到上海去买他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读了李东垣的书以后,用他的方法治疗低热效果很好。

傅延龄也常常用李东垣的方法治疗低热。有一位从外地来京找他看病的女士,45岁,低热多年,去多家医院治疗均无效。“我经过检查,诊断发现她的情况是气虚发热,便用黄芪、党参、当归、甘草、白术等药,一两周低热就退下去了。后来又做追踪,没有反复过。”

改变体内环境治疗低热

中医治疗慢性感染性低热的思路与方法其实也是有用的。“慢性呼吸系统感染、慢性胃肠疾病伴随的感染,往往也是低热的原因。对于感染,西医要用抗生素来对抗微生物病原体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些病例就是没有效果。”傅延龄说。

“中医治疗感染性低热所用的药物,常常并不是直接杀灭细菌、病毒。它是改变病人的体内环境,使得微生物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被改变,感染就消除了。”傅延龄举例,有位患者长期慢性呼吸道感染,舌苔厚白,是体内湿浊重的表现。中医这时不要用苦寒清热解毒的药物直接杀微生物,而是把患者体内的湿浊去掉。病菌之所以在身体内繁殖,引起感染,是因为有湿浊的条件,把这个湿浊去掉,病菌生存的条件就没有了,病也就好了。傅延龄表示:“我当时用的是甘露消毒丹。这是我的老师刘渡舟先生告诉我的,舌苔白厚是诊断湿浊一锤定音的指征。”

傅延龄认为,有的中医功底不深,治疗这种感染性低热总是爱用板蓝根、鱼腥草、山豆根、穿心莲等苦寒类药物,效果往往不佳,这是对产生低热的原因辨证不到位的表现,中医学子需要踏实学习、刻苦实践,继承前人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用中药剂量要够

对于功能性低热,西医没有好的办法,中医可以根据病情来辨证治疗。有的女性病人肝郁,郁而生热,结果造成低热,同时还有烦躁、容易生气、头痛、头晕、失眠等表现。这种低热可以考虑用加味逍遥汤等方剂治疗,疗效很好。

不光是低热,中医治疗很多疾病也是非常有疗效的,但是这么多年来,有的人对中医缺乏信心。“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好多人用药的剂量不到位。比如常常可以用于治疗低热的桂枝汤,《伤寒论》说遇到严重的病例,一天可以吃3剂药,喝9次,但是现在很多人不管治疗什么病,不管什么病情,都是常规用药,一天1剂,早晚各1次。”傅延龄说,西医治疗病情严重的病例,输液,静脉给药,剂量不小,往往连续十几个小时给药,一连好多天。“很多时候,不是中药没有疗效,而是用量不够。”

北京商报记者 刘亚力/文 张笑嫣/摄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