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的考试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

2016-08-01 08:09:50 来源:济宁新闻网

原标题:放水的考试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

“部分课程考试题型单一、试题过于简单”“考题与往年重复率高”“部分学生考前突击得高分影响公平”“部分通识课授课方式传统”……这些尖锐的意见来自兰州交通大学3名本科生写给校长和教务长的3封建议信。学生对考题不满,不是因为太难,而是因为太简单——这样的公开信近日引起了广泛讨论。

虽然大学考试是作为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而存在的,但现实中,考前画重点、突击备考、熬夜背考点等足以应付,这也导致严肃的考试变成了一场单纯考验短期记忆力的比拼,出现了“学渣”得高分而“学霸”也没高多少的现象。“学霸”之所以埋怨试题太简单,就是不满于“学渣”用10%的努力可以获得“学霸”付出100%努力后的分数。这样的控诉,既有对“考试太简单”的无奈,更有对当前大学教育“放羊”现状的不满。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曾经让教育家蔡元培痛心疾首的现象,如今在一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考上大学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一些学生到了大学便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混日子”现象很普遍。有的学生乐于跟教师“搞关系”,教师也乐于“放水”,一拍即合。有的教师甚至以“送分”来吸引学生选课,而不少学生则把这些教师称为“好老师”。

当然,一张试卷很难评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霸”的失落在于“好学生”身份难以在正常的考核中得到认可,真才实学难以得到检验和呈现。其实,试题简单与否倒在其次,考试方式单一僵化倒是不争的事实。大学考试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能拘泥于既有惯例不思改进。教师要有较高的“评价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特点设计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更多地考查综合应用能力,改变“突击”便能应付的怪现状,引导学生潜心向学、刻苦钻研。

事实证明,保持合理的淘汰率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国际高校通行的惯例。美国《高等教育编年史记》(2009—2010)中的相关数据显示,美国45%-65%的中学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但4年制大学的毕业率只有57.3%。在我国,高校也有过高淘汰率的历史。比如,1928年至1937年,清华大学每年的学生淘汰率达27.1%,理学院和工学院则更高。但就是在如此残酷的淘汰机制下,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年至1938年入学并得以毕业的71名本科生中,却产生了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两位美国科学院院士。由此观之,我国高校目前“严进宽出”的机制亟须改变,尽快建立健全淘汰机制。否则,大学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济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