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卷评析

2016-07-22 08:13:02 来源:济宁新闻网

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试题的命制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继续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重在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水平,同时注重考试的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测试目标明确,考查方式与角度新颖灵活,开放多元,难度适中,区分良好。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试卷的结构与总体特点

1.稳定和出新。与2014、2015年试卷相比,2016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卷在试卷的形式和呈现方式、以及考查的知识、能力、思想内涵基本上保持了延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中学历史的教学和学生的应考,也有利于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在稳定的同时,试卷也有一定程度的出新,如借助于现在考古的成就,考查历史的史学方法。再比如37题第3问,为学生和教师所熟悉的“解读”类型的问题,在基本保持原有框架的前提下,与以往不同的是,列出了不同的观点,考查学生的判断和评析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也体现了贴近学生的特点。

2.整体设计结构平衡。试题注重整体设计,以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为载体,构建学生的认知框架。试卷力图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古今中外多角度多层次的贯穿和呈现。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察。这一整体设计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试卷的整体结构比较平衡,基本上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结构和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保持了与历年的历史试卷近似的结构比例。涉及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和主干知识,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稳定。出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的目标,试卷对中国古代史部分的试题的份量有所提升,以往的中国古代史分数在24分以下,今年达到28分。

3.强调能力立意,注重独立思考。试卷注重对历史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诸方面能力的同时,试卷比较明确地突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在选择题方面,延续往年做法,通过设置多种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分析新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学科基本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在非选择题方面,通过开放设问,考查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在5个非选择题目中,有37题第3问和40题第1问呈现这一特点,超过往年数量,加大了能力测试的力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挥,对中学历史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意义

1.试卷贯穿了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如37题以教育为主题考查了古今中外2000年人类历史上教育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其中古代史部分重视考察德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强调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世界史以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争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尤为突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卷强调文明、和谐、爱国等内涵,并从历史学科的特长追溯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背景与内涵的理解。如选18题梳理了中共早期的建党历程、19题突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再如37题第(2)问,材料给出了1995年中国人大制定的教育法,突出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理念。

3.多角度、多层面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如第12题,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的考查,突出汉语韵文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特点。又如,第16题站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对西方的积极影响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再如,第17题、19题和41(2)题则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等角度体现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优良品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试卷体现了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试卷注意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探究和理解时代大主题与社会热点。比如,第16题“中西文化交流”、19题“走向世界丛书”和第41题(2)“法国文化之春”紧扣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37题更是直接探讨了教育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第14题、21题古今中外的改革则回应了当下深化改革的主题。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也是2016年命题的特色之一。比如,2016年3月—6月,海昏侯墓发掘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40题(1)“海昏侯墓与曹操墓”比较分析题就以这个热点为依托,考查学生利用材料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身边日常生活入手,充分整合课内和课外知识,考查学生的历史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贯彻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点评人:

李晓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郭井生: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级教师

赵文龙: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级教师

冉 峰: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高级教师

郝万青:北京市第二中学 高级教师

王宏伟:北师大实验中学 特级教师

济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