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MIT女孩:大学喜欢独特的申请者
金沐敏(左)参加乐团演出。
不久前,美国各高校纷纷放榜,被哪所大学录取成了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话题。刚刚收到美国顶尖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offer的中国女孩金沐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平时努力和做真实的自己是成功申请的关键。
“无论如何我都要申请这所学校”
一天晚上,正在写英语论文的金沐敏突然接到一个来自马萨诸塞州陌生号码的来电,她以为是垃圾广告,于是毫不犹豫地挂断继续学习。很快,她收到了一封邮件,刚刚给她打过电话的发件人希望和她谈谈MIT的田径项目。
金沐敏立刻给对方回了电话,这位来自MIT的教练在询问她“为什么申请MIT”“在上什么课”等问题后,向她介绍了MIT的田径项目,并鼓励她申请“提前行动”。内心十分紧张的金沐敏尽量平静地与对方完成了对话。
“一切都从那一刻开始了。”金沐敏告诉记者,“有很多要填的表和要提交的材料。作文并不太难,有5个短问题,我其实很享受写作的过程。”
其实,在游览MIT的校园前,金沐敏压根儿没想到过自己会申请这所赫赫有名的大学。她听过不少传言,一心以为MIT全是些“机器人一样的书呆子”,却不知道那里也有全美排名第二的商学院和出色的人文专业,有橄榄球队和田径队,还有交响乐团、表演乐队等。
当时,金沐敏凭借优异的数学竞赛成绩被邀请到MIT参加Math prize for Girls比赛,立刻被那里活泼向上的气氛迷住。回来后,她意识到自己对MIT非常喜爱,“无论如何我都要申请这所学校”。
“以前,我知道那里的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但不知道他们也会玩儿,也会恶作剧。”金沐敏告诉记者,“和一些MIT的学生交流后,我发现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类,只是他们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投入,什么都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申请大学的过程波折颇多,金沐敏承认,如果没有身边人的支持,她不可能顺利走完这段旅程。数学老师、历史老师、大学顾问、田径教练、长笛老师和暑假实习的导师都帮她写推荐信;MIT教练隔段时间就打电话给她,询问申请中有没有遇到困难,训练进行得如何;大学顾问为她的作文修改提少不少建议,已经毕业的学姐也给了她很多忠告。
“更重要的是,远在国内的父母给了我特别多的精神支持。我有非常好的朋友,可以在压力太大时倾诉和排解压力。”金沐敏告诉记者,她对这些身边的温暖十分感激。
标准化成绩“过得去就行”
如果你问一位MIT的招生官,他/她很可能告诉你,成绩和分数很重要,但学校筛选申请人的关键因素在于“匹配度”。MIT的网站上写道,这所大学的使命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不止一种。
该网站指出,MIT的核心精神是协同合作,鼓励不怕失败的冒险行为,鼓励动手实践尝试创新,要求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激情、有“拼命工作拼命玩儿”的平衡能力、乐于助人,如果幽默有趣那就更棒了。此外,MIT的机会比比皆是,对那些积极主动利用周围环境的学生而言,这里的资源无与伦比。
因此,金沐敏认为,申请MIT“成绩要好,但不需要太好”,能拿到A+固然好,拿不到也无需焦虑。许多中国孩子常常为了一两分的得失而揪心,其实并不值得。
“如果能重来,我估计还是会一样地去努力学习,但是我会更加专注于汲取知识而不是为GpA(平均成绩点数)去头疼。”她说,“其实放松了心态,结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金沐敏告诉记者,标准化成绩“过得去就行”,也就是差不多符合大学网站公布的分数要求即可,大学不会仅仅因为SAT成绩低了50分就把学生拒之门外。此外,注册这些标准化考试不容易,不光花钱还耗费时间精力,大学也不希望看到学生反复去“刷考试”。
而对于作文写作,金沐敏认为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让招生官一眼记住的亮点。如果已经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就不需要在作文中重申如何刻苦勤奋学习,也不需要将自己的简历一一搬进来。
“招生官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选择那些课程和课外活动,你从中到底学到了什么,你想怎么利用学到的这些东西,以及它们对你的人生、性格有什么改变或影响。”她说。
此外,金沐敏建议准备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学弟学妹,从十一年级春天开始研究大学,从十一年级末就将写作文提上日程,因为它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改甚至重写。在十二年级秋季前考完标准化考试,并注意每所大学的截止日期。
做自己最重要
正如MIT网站所说,许多学生为了进入“对的大学”感到压力山大,希望确保一切不出错,甚至努力把自己“克隆”为MIT的理想学生。但唯一正确的答案是选择适合自己、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人生道路。
“我们希望在申请中看到的,是你追求自己喜欢的目标,冒险、成长、蜕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从错误中学习。”该网站写道,“大学不是一场化装舞会,你不应该装扮成别人。大学4年是让你更有个性的不可替代的机会,你得告诉我们,你准备试一试。”
金沐敏提醒申请者,千万不要将自己包装成你认为大学会喜欢的一类人,因为美国大学挑的不是哪一类人,而是一群各具特色的人。在选择课外活动或者学校的课程时,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否则不仅会疲惫不堪,成绩也不一定理想。
从开始准备申请时,金沐敏就知道,自己不需要特意做什么去迎合MIT的期望或要求。她相信做自己最重要,“因为没有别人在这件事上能比你做得更好”。
“首先,没有一个进入MIT的公式,MIT不是在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就像一个交响乐团,不能所有的人都拉小提琴或者吹长笛。”这位性格有些害羞的安徽女孩告诉记者,“其次,在我高中的大部分时间里,MIT并不在我的雷达上。我选了一些有趣又有挑战性的课,在我热爱的活动上花了很多时间,努力从高中经历中得到更多。”
在她看来,即使是最容易通过突击“速成”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最终也受到平时努力的限制。无论是个性、写作能力还是个人爱好,都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发展和积累,“你向大学展示的是你十七八年来塑造的这个人”。
“努力学习,在各个方面挑战自己,但不要过头,要过得开心。”她说,“在申请过程中要诚实地展现自己,因为你希望学校录取的是你,而不是一个你编造出来的角色。”
“上什么大学不会决定你的一生”
得知自己被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时,金沐敏足足兴奋了3天,“不知道该怎么接受这个事实”。但很快,她就让自己的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我还是需要写作业”。
在申请过程中,金沐敏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这种淡定的心态与她的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了机会更多,金沐敏选择到美国读高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排名,没有人会在学生之间互相比较。“学生都很努力地在他们热爱的方面表现出色,用自己的方式变得独特和突出。”她告诉记者,“我不喜欢那种在分数上你死我活的竞争。”
对于未来的道路,金沐敏同样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在申请表上填写计划学习的专业时,她选择了计算机科学,因为她喜欢数学和编程并有过计算机项目经历,希望从事与“神奇的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科学工程行业需要更多的女性投入”。
“MIT的学生到大二才定专业,在那里我会接触到非常多好的机会,现在锁定一个专业还太早。”她说,“我也喜欢物理和化学,也许我会找到办法把其他兴趣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也许我会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人总是会变的,我也不例外。”
金沐敏提醒申请者,不要因为学校有名就贸然申请,也不要因为学校有名就望而却步,因为“上什么大学不会决定你的一生”。她身边有很多她十分尊敬的老师和长辈并不是常春藤学校毕业的,很多优秀的人就读的大学不是人尽皆知的名校。“每个人,无论是男生女生,有什么样的背景,都有追求理想的权利和机会,每个人的理想都值得尊敬”。
“大学我可能没有资格评论,但从高中的角度来说,你的收获真的要看自己。我的高中在美国算得上非常优秀,但大学录取通知并不是直接递到我们手上的。”金沐敏告诉记者,“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但最终作决定的是我们自己,怎样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认为我被大学录取后就变了一个人,我仍然是我,并没有因为被录取而变得更聪明,也不会因为被拒绝就变得更笨。”(高珮莙)
济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