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月15日电(记者 陈静)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靶向疗法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而医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成为医学专家和人文学者共同聚焦的话题。知名人文学者易中天15日在此间表示,人文精神将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医学专家刘忠臣亦表示,人文关爱对病人的益处往往超过了治疗本身。
如今,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可有时患者的治疗体验与生命质量却没有同步提升。对此,易中天指出,出现如此悖论乃是“技术至上、忽视人文”使然。他说,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和高门槛,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病人面对医生时总是紧张的,情绪激动时甚至走向极端。医生要多一份理解,尽量帮助病人放松,尤其是在手术之前。
当日,同济大学首场外科学跨界论坛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举行。人文学者易中天与外科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等多位专家跨界围绕“将生命体验融入外科治疗”主题,展开了医学与人文的高峰对话。
据了解,尽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倡导多年,但在实践中仍然遭遇尴尬。参与论坛的申城普外科专家秦新裕、蔡三军、李宁、秦环龙、王锡山和郑民华等均认同,当前外科学界有一个不甚理想的倾向,即在工作中较多地关注技术应用和病灶的处置,而忽视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社会性。
当日论坛上,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专家们分别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但是未来外科学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医生是治“病”还是治“人”?医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第十人民医院方面表示,举办此次论坛旨在秉承同济大学的核心文化,在关注医疗技术的同时,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大会执行主席、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刘忠臣对记者表示,同济大学的核心文化:“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世济人济天下”,道出了医学的真谛:医方患方当为一体,需要同舟共济。他说,医疗技术需要精准有效,但医生不能忽略患者治疗感受。疾病是很残酷的,医生们很多时候不能治愈病人,但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却是时时可以做到的。刘忠臣指出,人文关爱对病人的益处往往超过了治疗本身。(完)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