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种新药进入市场过程中,会有几个关键的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那就是从医药企业——临床试验代理机构——试验基地(医院)。在这条“利益链”中,一些招募“中介”为了推动试验尽快进行拿到招募费,出现种种违规违法行为。他们瓜分了北京大部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其从业人员也良莠不齐,默许或者主动帮受试者作假。(12月19日《新京报》)
药物临床试验,原本应当是高度专业化的试验与实证过程。然而在现实中,太多的利益诱惑之下,不论是药企、医院、中介等等,似乎都已突破了各自的底线,甚至于在一种默契合谋的格局中各取所需。而作为这一利益链的最底端,那些被误导、被操弄、被收买的试药人,俨然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卷入了一场承受不起的阴谋算计之中。
很多时候,药品临床试验,已完全变成了一个利益交换、投机取巧的“危险生意”。在这套逻辑下,“试药”的程序中立性与结论开放性完全无从谈起。无论是试药者身份、试药流程,还是试验数据、药品疗效等等,都“按需”被人为设计、篡改和编造。自始至终,这与其说是严谨规范的学科试验,不如理解为是预设结果的照本彩排。而被高额回报所引诱的“受试者”,在这其中所扮演的,恰是极不光彩的人肉道具的角色。
针对业界普遍存在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现象,相关部门已然有所警觉,为此开展的临时性集中检查、集中整治也颇有效果。然而,倘若仅仅如此,注定仍不足以真正斩断试药的灰色产业链!为此破局,最重要的还是重新梳理各个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并藉此将那种合谋共生的格局,重新拉回到基于专业主义的业务分工之轨道上。为此,我们无疑需要更为超脱和强势的“临床监察机构”,需要更为完善的随机性、保密性设计和利益回避框架。
临床试验,是药品准入上市前的最后一道门槛。一旦这一终极关卡形同虚设,那么势必意味着,某项缺陷产品的“危害”将被无限放大。兹事体大,实在不该容忍造假之风继续下去。然玉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