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董子畅)在2日举办的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心灵花语”创新公益试点项目正式上线。该项目旨在合聚众力,有效联动,共创价值,探索建立社区康复机制,通过线上公益模式为精神障碍患者重拾社会功能、得到社会及家庭的接纳与关怀,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数据显示,精神疾病已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健康问题。中国在2013年就有超过1亿精神障碍患者。其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有1800万,另外还有超过9000万的患者正承受着抑郁症的痛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助理原岩波表示,目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模式需要社会的多方面支持和投入,切实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获得职业技能,从医院回到家庭,进而回归社区,获取适当的劳动认可。而这恰恰是“心灵花语”公益项目重要的创新之处,因为能够依靠职业技能获取相应的认可,将有效帮助很多精神障碍患者消除病耻感,回归正常社会生活。这很有可能成为将来探索社区康复模式的一种突破。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指出,精神卫生健康的护理,特别是在社区层面正处于起步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文献调研项目,以便能将有效的精神卫生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引进,搭建由护士、社工等多学科参与的示范性精神卫生社区康复平台。我们期待该项目将致力于改善精神病患的社区康复工作、提高病患和家属的生活质量,为完善精神类疾病的社区护理手段提供参考,同时提升相关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共同推动精神卫生健康工作的发展。
广州馨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赵娟表示,通过他们近两年来的实践经验,社区康复者在积极配合疾病医疗管理的基础上,是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康复活动享有和大家一样的社会互动机会,建立友谊的。这不仅可以帮助社区康复者重拾社会功能,同时能通过手工花艺让其情绪趋于平稳,在逐渐提升技能后获得工作机会,并由此取得一定的回报,肯定社区康复者的劳动价值。
据悉,“心灵花语”创新公益试点项目为由护士、社工、公益机构组成的社区康复模式与线上公益平台架起一座桥梁,联合医院、大学、公益慈善机构和社交媒体,建立从社区护理、病患职业技能培训到创造价值的社区康复公益链模式,让有爱心的人有机会奉献爱心,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自食其力,呼吁消除社会歧视,帮助他们如愿重返社会。(完)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