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1月30日讯(记者 刘文韬)今天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出生缺陷高发省,平均每2小时就有3名出生缺陷儿降生,每年新增残疾人1.2万人,极大危害了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家庭幸福和谐和人口总体素质。
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
据全省5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数据显示,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5年的150.31/万上升到2014年221.87/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居全国第三位。2015年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18.39/万,与2014年相比虽略有下降,但仍远高于国家145.06/万—157.03/万的水平。许多家庭因此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因病致贫、返贫失去幸福,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技术力量薄弱、防治服务项目不全等导致出生缺陷筛查率不够
根据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和省卫计委的调查,由于当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电磁辐射等多种因素影响,育龄妇女环境有害物质暴露吸收增加,以致我省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不断增大。同时,由于防治机制不健全、群众优生意识不强、基层服务能力有限、防治服务项目不全等原因,也影响了我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开展。目前承担全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主要是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但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功能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未配套等问题,导致出生缺陷各项筛查率不够。
强化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服务和保障
针对我省出生缺陷防治总体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委员们在审议中呼吁,应站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的高度,从省级层面成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切实改善基层防治基础条件,积极推动构建覆盖全省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所需的相关经费足额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将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等列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予以保障。同时,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降低环境污染因素对出生缺陷的影响。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