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迎接11月21日至24日将要召开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媒体沟通会暨健康促进与媒体责任论坛”在京举办。参会的嘉宾讨论了居民健康素养对于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性。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
慢性病高发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死因的前三位,占总死亡的79.4%。但比起各种临床治疗方法,有效的预防效果更加显著。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善宽副院长在论坛中指出,慢性病预防素养薄弱,不利于慢病的远期防控。
据卫生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其中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人口比例仅为10.62%。即使是医学专业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不足1/5 。
健康需要润物无声的传播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宋树立副司长在论坛上强调了对于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意义的健康教育。他说,健康教育必须依靠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传播体系,媒体应该当仁不让地肩负起这个使命,让科学的健康理念占领阵地,让伪科学、假大师们无处藏身。
生命时报社吴天红社长也指出了健康传播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重要角色。他指出媒体不仅要传播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还得让百姓听得懂、用得上,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一点一滴地让科普融入生活,改变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院长更是从传播规律的角度启发了健康内容的传播者。他说,在社交媒介崛起的背景下,重要的不只是传播者说话本身的逻辑和信息,说话时的表情、口气和姿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健康传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要进入受众的人际关系,与他的情感、生活等发生连接,否则很可能“死在”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论坛也发布了《健康中国·共同行动》倡议书,呼吁全民行动起来,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文/魏世平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