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11月11日电 题:山西翼城:一场“医患纠纷”引发的县乡医联体
作者范丽芳
“现在看来,那次‘医患纠纷’客观上促进了我们建设医联体的步伐。”10日,面对媒体,山西临汾市翼城县中医院院长邹广文如是说,“同时,也是因为医联体,纠纷中的患方得以康复,还给我们送来感谢的锦旗。”此前,翼城县率先在山西成立县乡医联体而被外界关注。
源于一场“纠纷”的医疗联合体
2014年5月,翼城县隆化镇51岁的刘翠林(化名)在田间劳作时不慎从高梯上摔下,家人将其送至翼城县中医院,院方两项检查显示患者没有异常,为排除他患,医生建议患者进行腹部检查。刘翠林的家人认为可能只是一次小意外,便没有听从医嘱。
但几个小时后刘翠林突然疼痛加剧,家人立即将其送往市某医院,经诊断为肠破裂,患者逐渐陷入昏迷。经院方治疗,患者术后发生肠瘘,一个月的治疗花费28万余元。因患者家庭无力承担后续治疗费用,家人决定转为保守治疗。身心俱疲的刘翠林一家已做好了尽人事、听天命的打算。
两个月后,刘翠林的家人认为翼城县中医院没有在第一时间查出病因,要求院方承担相应费用。翼城县中医院院长邹广文得知患者情况后,首先安排其入住急诊留查,并协调院内骨干专家会诊。
在拿出治疗方案后,患者转入外科治疗,“7月到11月,先后来了6批省、市、县的专家为这位患者会诊,可以说是起死回生,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医联合体的优势。”邹广文告诉记者,翼城县中医院不断改进诊疗方案,经过两个月治疗,患者病情出现转机,入院时的体质虚弱、呼吸偏弱、伤口化脓等症状逐渐消失,身体日渐好转。
事实上,2014年7月,翼城县中医院已作为首批成员加入山西省中医医联体集团,“但这件事情后,我们决定建立山西首家县级中医联合体,壮大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乡镇医院。”
经翼城县卫计局商议,2015年5月8日,当地以县中医院为核心,以南梁卫生院等六家乡镇卫生院为理事,以南梁镇故城村卫生室等10个村卫生室为成员,成立了县乡中医院医疗联合体。
在中医医联体的经验基础上,2016年,以翼城县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县乡医联体也成立,他们采取结对子的方式,以项目合作、技术帮援、专科建设、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等为重点,制定了分级诊疗、实施资源共享等10项工作措施。
专家驻乡帮扶 患者首诊在基层
记者见到孟兆慧时,她正在翼城县隆化中心卫生院为急性脑梗病人治疗,她是翼城县中医院院长邹广文“费了很大劲”留下的人才,“孟兆慧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中医硕士,如果不是她老家在翼城,也很难留下来。”
在硕士生稀缺的县级医院,邹广文将孟兆慧作为重点人才培养。孟兆慧工作一年后,医院将其选送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医院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专门学习针灸。返院后,孟兆慧治愈了许多疑难病人。
为了让其安心留下来,邹广文特意向上级申请,将孟兆慧纳入编制内,并派她到乡镇卫生院开展长期对口支援工作。依托人才壮大科室,是邹广文的工作思路。如孟兆慧一样被留下的人有四位,如今都在翼城县中医医院担当重任。
此外,翼城县人民医院也派本院科主任去医联体内的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进行管理、技术等多方位的帮扶。截至目前,翼城县县级医院派驻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共8名,派驻乡镇卫生院帮扶医生共34名。
县里的医生帮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让基层的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升。“11月3号的时候医院来了一名附近村里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如果不是翼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薛艳玲在这里坐诊,以我们医院之前的能力,根本没有能力接收这样的患者。”隆化中心卫生院院长解金武介绍。
除了医务人员按需流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医联体区域内患者在二、三级医院就诊时的检查、报告、用药和住院信息,均可互认调阅;县乡两级医院也建立了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分级诊疗成效初显 人才匮乏亟需破解
翼城县卫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县乡医联体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促进了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回归乡镇卫生院就诊。
翼城县县乡医联体的经验能否被山西更多地方借鉴?“县乡医联体确实是能让基层医疗水平有直接、明显的提升,但是这些都建立在县级医疗机构强大的基础上。”临汾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称,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地方的县级医院都“自身难保”。
近年,随着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对分级诊疗的重点推进,各地卫生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如曲沃县卫生计生局通过规范转诊程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调整新农合政策等方式,使外出转诊率从2015年9月底的15.5%降低到2016年9月底的11.8%。
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让其重新赢得民众信任,前来就诊患者逐渐增多,“导致我们现在医务人员紧缺,如果有一个医生休息,所有手术就都做不了了。”曲沃县里村镇卫生院以骨科为特色,该院院长常正平说,许多医生一人兼数职,几乎没有节假日。
采访中,曲沃县、翼城县多家医院负责人均表示,人才紧缺问题成为分级诊疗推行至今,遇到的最大瓶颈,希望相关部门创新人才准入机制,用医技将患者留在基层。(完)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