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青年魏则西的病逝,引发舆论对虚假医疗网络广告问题的强烈关注。根据网民举报,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此事件及互联网企业依法经营事项,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
魏则西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身患滑膜肉瘤去世,在求医过程中,他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排名前列的某三甲医院,后来证实其中的涉事科室被外包给了“莆田系”医院。他接受了所谓“生物免疫疗法”治疗,耗资20多万元却无明显效果,最终延误了治疗时机,病情迅速恶化,以致早逝。
此后,百度官方两度作出回应,但都没能令舆论止息。事实上,这已不是百度第一次因类似事件遭到舆论“讨伐”。即便从法律层面而言,责任主体为涉事医院,但作为搜索商的百度,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类似不合规格的广告推广又应该如何加以限制甚至叫停?这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去美国看一看。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美国观察员尹莎告诉我们,类似的医疗广告在美国主流搜索引擎网站上也比比皆是,不过对于登这类广告,广告商和网站有严格的门槛和规范。付费广告并不会影响搜索引擎的排名。
尹莎介绍,在美国搜索魏则西病症的滑膜肉瘤会发现同样有医疗广告,但却有着更为明显的标识。美国搜索引擎的付费广告并不影响排名,排在前列的始终都是相关百科和官方机构,要投放药品广告需要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以及美国药房理事会的认证。这意味着只有政府批准的正规药品与治疗才能在美国网站投放药品类的搜索广告,再加上搜索引擎网站主动的自动广告过滤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可以有效地杜绝看到虚假医疗广告的可能性。
其实一个良好行业秩序的建立也是需要过程的,很难从一开始运作就滴水不漏。回顾美国网上虚假医疗广告问题的过往,也是经历了一番昂贵买单的教训,才有了如今相对的行业规范。美国的网络搜索引擎也是摔过跟头的,而且狠狠地受过严厉的惩罚,正因如此他不得不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广告审核机制和员工准则。网络报告显示,作为搜索引擎去年总计预先屏蔽了7.8亿条的违规广告,封杀了21.4万家的广告商,其中包括1250万条的违规医疗和药品广告,使其药品未获批准,或者虚假误导性的宣传等等原因。
再将目光转向澳大利亚。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驻澳洲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医疗机构、药品体系监管相对其他行业更为严格,能够在网络广告上看到的有关广告以在线药类、整形医院、牙医这类机构为主;而作为关注治病救人本身的很多医生,不久前还进行过“医疗行业拒绝广告”的立场阐述。
澳大利亚大型的公立或者私立医院,由于受限于澳大利亚严格的病人转借体系,很少需要进行广告的推荐。但是对于一些牙医诊所、整形医院,或者是一些生殖和性功能障碍的诊所,在互联网或者网络下的广告倒也不少。搜索引擎或者是社交平台,会针对澳大利亚当地的法律制订允许向澳大利亚用户投放的医疗类广告。在线药店类的广告是允许投放的,只能推广非处方药,医疗类的服务允许推广,往往以整形医院、牙医、或者生育方面的诊所投放的居多。隶属于澳大利亚卫生部的澳大利亚治疗产品监管局是监督这一类广告的唯一政府部门。对于绝大部分的澳大利亚医疗从业人员来说,他们真正关注的是治病救人本身,甚至在2014年的时候,澳大利亚的一群医生和医学行业学术专家联合策划了一项叫做无广告请求的活动,坚决表明了医疗行业拒绝广告的立场。
相比于美国的有门槛医疗广告和澳大利亚的少数几类医疗机构广告,在北欧瑞典,当地的医疗机构根本不允许有医疗类广告的出现。而网络上也只允许发布商业广告,比如衣服、鞋子、店铺、餐饮这些,医疗保健类则是绝对禁止推广的。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瑞典观察员尼罗兰介绍,瑞典没有软文营销之类的医疗广告。瑞典对医疗保健体系的管制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它首先就不允许有医疗广告的出现。其次,瑞典对于医疗系统的管理会每四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瑞典允许有私人医生和私人诊所。但私人诊所也是属于公共医疗保健体系的一部分。比如所有的人去看病,都是先去小区诊所看全科医生,再由全科医生来帮你预约你所需要看的其他医生或检查。瑞典整个医疗保健体系非常完善,因此不会出现医疗广告这样的情况。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