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博斯腾湖水位下降,岸边湿地大面积消失,裸露的地表呈白色盐碱性。 杨厚伟 摄图为博斯腾湖岸边芦苇生长面积减少,苇质退化,甚至枯萎死亡。 杨厚伟 摄图为博斯腾湖水域萎缩,输水干渠里如今没有水流,近乎干涸。 杨厚伟 摄
库尔勒2月7日电 (杨厚伟耿丹丹)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南部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水域面积1646万平方公里,水体总容量近100亿立方米,灌溉着孔雀河流域万顷良田,养育着当地120余万各族群众。
随着近年来博斯腾湖上游来水量的减少及下游用水量的增加,年注入博斯腾湖仅30亿立方米的水量,远远小于流域内的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远远超过博斯腾湖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博斯腾湖水量入不敷出,水位急剧下降。据悉,目前博斯腾湖水位高度已下降到海拔1045.05米的最低水位警戒线附近,距离《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法定的最低警戒水位线不足0.05米。博斯腾湖的水域面积从1262.3平方公里缩减至现在的800多平方公里。十年时间,湖水减少近半,博斯腾湖水位“矮”了4.34米,“瘦了”一圈。
据水情预测,2013年博斯腾湖就进入了枯水期。开都河是博斯腾湖的主要输水河道,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的夏季,开都河都出现了罕见的断流现象;从去年冬天到今年开春以来,开都河上游的巴音布鲁克及天山山脉降雪量和降雪频次大幅度减少,使得博斯腾湖的补给水量更少。
在博斯腾湖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吐拉洪·买买提告诉记者:“前些年到湖里的古河道打渔,划着小船才能进去,这几年水位下降了,露出了不少河滩,到古河道不用船了,行走一公里多的旱滩路就到了。”
十年博斯腾湖芦苇产量减产6万余吨
博斯腾湖原环湖芦苇湿地面积达80万亩,芦苇年储量20多万吨,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博斯腾湖水位的急剧下降,对芦苇生长构成了直接威胁。博斯腾湖芦苇面积下降至60余万亩,不少苇区退化,高产苇区变为低产苇区。2012年至2013年,芦苇总产1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69万吨;2013年至2014年,芦苇总产有望达到1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万余吨。
一位博斯腾湖的苇区承包人告诉记者:“我们的苇区面积很大,2010年前芦苇采收时节,每年芦苇产量达到1.8万吨,最多可达2.2万吨,收割芦苇的人数都在两千左右。这几年湖水下降,苇区面积萎缩,芦苇生长越来越差,很多地方不能用机子收割,这导致收割的成本变高,没有人愿意来,今年来这里收割芦苇的人数还不足50。”
十年博斯腾湖鱼类品种减少渔业增产缓慢
上世纪80年代初,博斯腾湖里有30多种鱼类,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裂腹鱼、尖头鱼、扁吻鱼等,由于近几年博斯腾湖湖水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也随之改变,鱼类的品种减少,现在这些珍稀鱼类几乎灭绝。此外,博斯腾湖很多野生鱼都明显减少,这种种导致了博斯腾湖渔业生产增长缓慢。据国家统计局巴音郭楞调查队的报告显示:2013年一季度,巴州水产品产量达933吨,同比增长1.7%,其中淡水捕捞产量81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6%。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在博斯腾湖从事捕鱼工作的王西安和康少采说:“以前博斯腾湖的野生鱼,不但品种繁多,而且又肥又多,每逢出鱼高峰季节,一条船每天能捕捞上千公斤的大鱼是常有的事。现在水越来越浅,水质逐渐变坏,野生鱼的品种也越来越少了,一天能在湖里捕捞到上百公斤的野生鱼可是件稀罕事。”
博斯腾湖合理开发、有序使用刻不容缓
许多专家学者曾指出:在新疆干旱的环境下,如果不合理利用博斯腾湖水源,一旦将生态平衡打破,开都河和博斯腾湖水系的恢复将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无法恢复,这就可能导致博斯腾湖变成死海,甚至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为此进一步科学发展、合理开发、有序使用,保持博斯腾湖的良好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