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9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叫“徽州贷”的网络投资公司至少吸引了全国3000多人的投资,至少非法吸收存款2亿余元。实际上,他们所发布的投资信息多半为虚假信息,公司老板刘某将这些非法吸收来的资金用于放高利贷。很快,他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没有办法支付投资者的利息了。
今年1月初,蜀山公安分局接待了全国20多名投资者,他们已经很久无法联系上“徽州贷”的老板刘某了。记者12日从蜀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获悉,这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告破,“徽州贷”老板刘某已被刑拘。
投资者投入90万提现变难
报案的吴某就是其中的一位受害人。吴某是福建人,平时喜欢投资。去年9月,吴某上网时,无意中了解到了“徽州贷”的信息。吴某注意到,“徽州贷”网站上经常发布一些生态产业园和铜矿抵押的投资标,并承诺利息在20%左右。吴某心动了,刚开始投了几万元试试。
“徽州贷”按时支付利息,吴某紧接着又先后投资了近90万元。但是,从去年11月10日开始,吴某发现,到期的提现开始变得困难了。吴某多次咨询“徽州贷”客服,客服只是承诺一定会尽快还款。
2013年11月20日,“徽州贷”又在网上公布了最新提现方案,规定账户总额在5000元(含)以下的回款,可全额申请提现;账户总额在5000元以上的,回款申请第一个月,每周可申请提现的金额不超过账户总额的1%;第二个月,每周可申请提现的金额不超过账户总额的5%;第三个月,每周可申请提现的金额不超过账户总额的20%,按比例提现后,总额低于5万元,下次可申请全额提现。暂无法按时提现的资金,投资人可选择续投,年化收益率22%,享有续投奖励0.3%;或选择资金站岗,每天给予0.02%的利息作为补偿。
吴某又等了一个多月,但“徽州贷”承诺的还款期依然没有兑现。这时,吴某感觉不对,于是赶到合肥向蜀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报案。吴某告诉警方,他在徽州贷的账户还有82万余元。目前,吴某等受害人还在密切关注事情的进展。
警方发现投资标大多为虚构
20余人集体报警,这引起了合肥警方的高度重视,合肥警方迅速成立以蜀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为主的专案组。警方调查发现,“徽州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徽州贷”的法人代表刘某今年31岁,六安市霍邱县人,文化程度不高,2008年毕业于合肥一大专院校。毕业后,刘某一度在合肥开网吧,同时做农药生意。2010年,刘某开始做民间贷款业务。2012年底,刘某开始从网上做小额贷款业务,之后搞“徽州贷”,利用投资者的钱放高利贷。
刘某在搞“徽州贷”时,先后成立了安徽徽立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伟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梓源置业有限公司。刘某成立“徽州贷”后,招聘了不少人员,其中公司的刘某某和王某是他的两大得力干将,这两个人头衔是“徽州贷”的运营主管,每人可拿万元月薪,其他人员的工资也是由他们发放。为了提高客服人员的积极性,刘某规定客服如在网上拉到投资,公司就给客服一定比例的提成作为奖励。
与此同时,警方调查还发现,“徽州贷”上发布的投资标大多是虚构的。
证据齐全涉案3人相继落网
掌握了“徽州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相关证据后,警方决定收网。2月28日,专案组兵分三路,分别对刘某等人实施抓捕。
当天上午9时许,民警在一家超市将刘某控制。随后,“徽州贷”的运营主管王某也相继落网。案发后,刘某自知大事不妙,跑到杭州躲藏,但最终还是难逃法网。
刘某落网后交代,他通过“徽州贷”非法吸收存款2个多亿,目前还欠5000多万元没有归还。目前,刘某等3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刑拘。据警方介绍,这类经济案件最重要的就是帮受害人挽回损失,目前扣下的房产、车子等大概有千万。
高回报率吸引投资者不断投入
据刘某交代,2012年初,他和朋友一起吃饭时了解到“温州贷”,后来通过网上的信息了解到了“温州贷”的运作模式:通过网上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从中赚取佣金。刘某于是找到杭州一家公司,让这家公司帮他做了一个网上平台,并取名叫“徽州贷”。2013年初,刘某在高新区中瑞大厦租了一间办公室,“徽州贷”就正式运作了。去年9月份,刘某把公司搬到翡翠路海雨阳光国际大厦。
“徽州贷”之所以能吸引如此之多的投资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刘某许诺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很高。办案民警介绍,刘某为了吸引投资者将钱交给“徽州贷”,许以超过20%的高利息。刚开始,刘某等人会按时将利息返给投资者,赢得了不少投资者的信任。不少投资者纷纷追加投资额,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将钱交给“徽州贷”。
投资者将钱打进刘某的账户后,刘某开始拿这些钱放高利贷,利息也高得惊人,50%左右。利息高,当然风险大。为此,刘某还专门安排人去讨要这些高利贷。令刘某始料未及的是,一些人借了高利贷没有按期归还,再加上刘某平时挥霍无度,致使“徽州贷”的资金链断裂。据刘某交代,目前他已借出去1600万元,至今没有收回。(实习生 孙涵 徐倩 本报记者 韩婷)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