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画——珠山八友(图)

2016-10-07 08:28:42 来源:济宁新闻网

清咸丰时期,供职于御窑厂的一批新安画派大师,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领军人物,首反宫廷用瓷纯工艺品的制式,冲破清规戒律,以瓷代纸,将中国画入瓷,成功地将瓷艺与画艺相结合,开启「浅绛」文人派彩瓷之先河。「浅绛彩」瓷画,追求笔墨情趣,瓷品具诗、书、画、印为一体。作者是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作品充分展现绘画者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整体贯穿着浓浓的「书卷气」,浅绛彩瓷名家之作,大多为当时士大夫阶层欣赏收藏,形成一股「贵戚权门的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的社会风尚,成就斐然。 民国初年,浙派画家汪晓棠,江西画家潘匋宁、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等彩瓷名家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以「新粉彩」的形式,将文人派彩瓷发扬光大,瓷画作品在世界国际博览会屡得一等金奖。1928年秋月,王琦、徐仲南、邓碧珊、何许人、汪野亭、毕伯涛、王大凡、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结社瓷坛,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艺术流派-「珠山八友」。 如何辨认「珠山八友」 看一件瓷画作品与看纸、绢中国画一样,看的规律是:一字、二画、三印章。 对作伪画瓷的高手来说,「仿画容易,仿字难」,字是最难仿的,字不对,作品很难看真。其实,画也是难仿到位的。一件名家之作,其功力是不言而喻的。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画家的灵气。而仿品与伪作,无论是字或画都是有形而无神,或是连形都相差万里,其真伪叫人一目了然。十位瓷画家的印章亦各有特点,应细细揣摩。如王琦便使用「西昌王琦」四字三重叠空心篆体印,一时难以辨认,有的伪作品不识其意,胡乱涂写,毫无层次,一看印章便知「庐山真面目」。 看瓷器的制作工艺与瓷画原料。瓷器的制作工艺是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民国时期的瓷胎较坚致,器物胎体的轻重一般较为适中,釉面比较肥润,表面光泽温和,而新仿的瓷器因图厚利,不免处处偷工省料,胎体比较轻薄,釉薄无肥润感,釉面光泽刺眼,成一种死硬的光感,缺乏柔温的气质。正因如此,伪作者往往在器表用化学药物浸蚀,用细砂纸擦弄或用颜料涂抹,这种种手法,只要细心观察,亦不难发现。 绘瓷原料令仿者与原作亦有本质的区别。民国时很多绘瓷原料是矿物料,研磨精细,烧出后颜色鲜艷、厚重,层次感强、光泽度好,手触细腻嫩滑。而现在仿品所用绘瓷原料多用化学配制料或代用品,粗劣不堪,烧出后粗糙无光泽,无鲜艷可言。色阶平淡,没有精神。 (摘自香港《文汇报》)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