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遗愿丧葬拒收礼金 亲朋碍于情面出席不到50人——中新网

2016-09-20 13:52:28 来源:济宁新闻网

“来看我还送礼,太麻烦人,我百年后,他们来看我,叫他们千万别送礼。”老人身份:老人廖继芬,民丰农化有限公司原电工组组长,育有两儿一女,因患病2月11日去世,享年74岁

“来看我还送礼,太麻烦人,我百年后,他们来看我,叫他们千万别送礼。”

老人身份:

老人廖继芬,民丰农化有限公司原电工组组长,育有两儿一女,因患病2月11日去世,享年74岁

沙坪坝井口一老人去世前留下遗愿

■子女们遵从了母亲遗愿,办丧事拒收亲友礼金

■邻居谭秦芬说,老人的做法很仁义,她很佩服,但自己可能做不到

■儿子赵勇说,没想过和世俗对着干,这样做觉得对得起母亲,对别人当然尊重风俗,照常送礼

■因不好意思白吃,出殡答谢宴亲朋不到50人

婚丧嫁娶少不了邀请亲友,受邀人即使不到现场也会送上礼金,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潜规则。可家住沙坪坝区井口的赵勇一家却反其道而行之———七旬老母亲廖继芬去世,丧事虽然照常操办,但拒收亲友的礼金。

昨天时逢廖继芬老人出殡。儿子赵勇的这一做法,在沙坪坝井口一带不胫而走,引起居民热议。

七旬老母因病过世

立牌告知不收礼金

“今日母亲出殡,办丧事的这几天真是辛苦大家了。”昨日中午12点,沙区先锋街知味居火锅馆二楼,赵勇正举着酒杯答谢前来的宾客。

赵勇是家中老大,住在沙坪坝区井口老山沟30号。11日10时40分,母亲廖继芬因病去世。老人过世后,家中子女纷纷赶回家,他们做了一个令所有亲朋至今还没想明白的决定———拒收礼金。

母亲过世当天,赵勇一家在厂区内操办丧事。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赶到临时搭建的灵堂上都略显吃惊———灵堂入口处立着一标牌,上面写着:母亲生前遗愿,不收宾客礼金。

“我在灵堂旁看到好几个人送上礼金,但赵勇推了又推,好几次双方都僵持不下,但最终赵勇硬将礼金塞进了对方的衣兜里。”家住先锋街的居民张洁说,当时她也纳闷:这家人真怪,家中老人去世,宾客送上礼金是礼尚往来,怎么连送到兜里的钱都不要?

从母遗愿不收礼金

这家人经济条件一般

赵勇此举,不仅让前来问候的宾客不理解,和他在一起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老街坊们也想不明白。

“他们家并不是很富裕呀。”邻居王桂华说,民丰农化有限公司以前叫东风化工厂,廖继芬生前是厂里的电工,在这里住了50多年,过世时74岁。她的两个儿子现在都还是厂里的工人,一个搞机修,一个搞操作。幺女赵红虽然没在厂里上班,但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办丧礼不收礼金,我是头一次听说。”王桂华说到。

针对亲友、街坊的疑问,老人的女儿赵红说,不收礼金是母亲生前的想法,明确提出来是在8年前———当时父亲因病过世,母亲操办丧事时就对子女说,以后她过世后,希望身后事能尽量从简,不要麻烦儿女,也不麻烦亲友,简简单单地办就行。那次以后,廖继芬曾多次对子女说,她的身后事一切从简,只希望亲友来看看她就行,其他的能省就省。

去年,廖继芬查出患肝癌。“家里人不希望她背包袱,不敢告诉她,但她好像知道自己的病情,常常提起身后事。”赵红说,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知道她病情的亲友都上门来看她。每到这时母亲总说,来看看就行了,千万别带礼上门。有好几次母亲对他们说:“来看我还送礼,太麻烦人,我百年后,他们来看我,叫他们千万别送礼。”

为了遵从母亲遗愿,赵家人决定拒收亲友礼金。3天来,约有400多位亲友前来看望。赵家共花了2万元办丧事,这些费用由3兄妹分摊。

丧礼金未送出手

邻居不好意思来“白吃”

“不收礼,答谢宴时好多邻居不敢来。”廖继芬生前同事马京元说,老母亲过世,赵家人正常操办丧事,中午和晚上都备了饭,可有的街坊得知赵家人不收礼金,不好意思来“白吃”。昨天的答谢宴不到50人参加,有不少人是赵勇硬催着来的。相反,在前天晚上灵堂唱歌悼念,很多亲友来参加,自己拿钱点歌表达心意,到凌晨1点都还有人在点歌。

“回过头想,廖继芬老人的做法很仁义。”邻居谭秦芬说,她很佩服赵家人的做法,但她可能做不到。

没想过和世俗对着干

对别人照常送礼

昨日,针对拒收亲友礼金一事,记者与老人的大儿子赵勇进行了以下对话:

记者:打算不收礼金时,家里人有过分歧吗?

赵勇:没有,我们都尊重母亲的遗愿。

记者:你对母亲的遗愿怎么看?

赵勇:厂里领导在位时,家中有人过世很多人去看望,一下台再办丧事,灵堂冷冷清清,现在送礼已经变味了。遵照母亲遗愿,既没给亲友增加负担,又令母亲走得热热闹闹,这样做,觉得对得起母亲。

记者:母亲过世拒收别人礼金,别人办丧事你会送礼吗?

赵勇:没想过和世俗对着干,不收礼金是母亲的遗愿,对别人当然尊重风俗,照常送礼。

对人好 不守旧

老怕给人添麻烦

在亲友们眼中,廖继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她很能干。”廖继芬老人同事李建兴说,老人生前是单位电工组组长,要管20多名电工。她虽然是领导,但对手下的同事非常好,安排工作十分合理。那位同事有困难,她都热心帮忙。很多繁重的工作她都亲力亲为,有时还将工作带回家做。

“母亲很开明,不墨守成规。”赵红说,母亲廖继芬思想不守旧,她给父亲办丧事时,选了一件唐装作寿衣。子女不解,她说,一般的寿衣穿上让来宾感到害怕,她希望亲友见老伴最后一面时,能记住他安详的样子。

“她很替别人着想,老怕给人添麻烦。”邻居王桂华说,廖继芬生前既要顾工作又要顾家庭,家中的三个孩子是她亲手带大,没有请保姆。老人不仅能干,还喜欢事事亲力亲为,最怕给人添麻烦,以她的性格,提出不收礼金的遗愿在意料之中。

拒绝丧礼金

是多元社会的新风尚

“家中老人过世拒绝收礼金,这事确实少见。”廖继芬生前同事黄伟说,开始以为赵家人只是说说,哪想到他送上礼金时,硬是被赵勇退了回来。黄伟还称,当前有的人找些名目办事,比如小孩过生办、父母过世办、小孩考大学办,为的就是能多收点礼金。丧事人情负担重,因为一般的嫁娶还能推,丧事则是一定要去悼念送礼的,没想到赵家人却把这“好机会”白白浪费了。

西南大学社会与文化发展学院院长秦启文说,受传统影响,当前人们会不自觉的顺应习俗甚至攀比,比如对丧事或婚礼大操大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风尚,这是多元社会的多元表达。因此,体现自我价值不再是单一的大操大办,节俭也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陈静)

改良社会风气

能否从拒收礼金开始

当红包(包括丧礼金)被称作红色炸弹、红色罚单,成为工薪一族无力承受之困扰,说明送礼金习俗,在中国特有的人情社会与面子思想的发酵下,已越来越畸形变味。一部分先行者以拒收礼金为前提,将丧事做成是既有人脉捧场、又有文化内涵的热闹事,将不失为改良社会风气,形成优良风俗的突破口。

希望这种难能可贵的新风尚,能获得更多人群的传导与响应,甚至可对接重庆时下方兴未艾的“餐桌文明大行动”,使免礼金之风能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能给不少的家庭尤其是年轻人减负。(阳光)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