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脾气了? 天热小心“情绪中暑”

2016-07-16 07:22:37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天气闷热,不少人都感觉自己“长脾气”了,时常与身边人争执,事后又懊悔不已。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王红星大夫提醒: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约有15%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等现象,这就是“情绪中暑”,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据王红星大夫介绍,天气炎热是“情绪中暑”的关键诱因,主要是高温闷热天气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夏季人体排汗增多,体内电解质代谢容易出现异常;加之易睡眠不足,食欲降低使正常的代谢失调,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极易引发心理波动,出现情绪异常。

“情绪中暑”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1

情绪不稳定

心烦意乱,易冲动,常常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发脾气。

2

行为异常

经常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3

个性改变

闷闷不乐,出现悲伤抑郁的情绪,对事情提不起兴趣。

4

身体不适

出现乏力、头疼、呕吐及低热等身体不适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昏厥。

哪些人更容易“情绪中暑”?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在室外进行高温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这些人极易出现疲劳,导致情绪波动。其次,日常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者,由于自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被炎热的外部环境点燃情绪“导火索”后,容易将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儿地爆发出来。另外,一些性格比较敏感、神经质的人,由于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感到烦躁不安。除此之外,幼儿、儿童和老人会因为自身体温调节中枢的不完善,情绪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体胖人群比常人散热慢,也属于易感人群。

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王大夫说,高温环境是导致人们“情绪中暑”的外因,而心理压力大、个性敏感与脆弱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则是导致“情绪中暑”的内因。所以,预防“情绪中暑”也需要多管齐下,内外兼顾。

避免炎热时外出

首先要调整夏季起居时间,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尽可能地减少高温作业。王大夫介绍,一般人群在7至10天内即可适应高温环境,若在夏季到来较长时间后还未适应,则要警惕“情绪中暑”。

增加午休时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加午休时间。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对于预防身心中暑十分关键。此外,睡眠不足或质量欠佳,容易引发疲劳和情绪波动,心情也会变得更加急躁。

去凉爽地区避暑

王红星大夫特意指出,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气温普遍比郊区高,城市居民更容易“情绪中暑”。因此,有条件的易感人群,可远离城市,去郊区、凉爽地区避暑。不能改变居住地点的,也可以通过空调、风扇、地面洒水等措施调节温度。

适度运动不过激

炎热天气,运动不适宜时间太长,也不能强度过大,尽量从事温和运动,运动之前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多次少量饮水

闷热天气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喝水,少量多次饮水比较好。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时左右、下午3至4时、晚上就寝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至2杯白开水,运动或洗澡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

心态平和放松

酷暑天气,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保持情绪稳定。平时可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放松心情。听听音乐散散步,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这样,情绪不会过于激动,更不易发怒急躁。而且,心情烦躁、心境不佳时,散步或听轻快的音乐等方式可以很好地舒缓负面情绪。

饮食清淡易消化

夏季日常膳食要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品为主,从而调节体温并改善代谢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时补充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和有降温、“降火”功效的食物及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不要暴饮冷饮,少吃油腻、油炸和过分甜腻的食品。吃辣椒可以促进排汗、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有一定好处,可适量食用。 孙琳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