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国资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总金额达100万元的首批“首都医疗学者奖学金”捐赠协议,以支持培养医疗卫生管理行业领军人才。 杜燕 摄
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正在进行的医改如何推进?如何培养医疗管理高层次人才?今天,中美医疗行业专家等在京探讨医疗领域前沿的理论与实践,为推动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今天,由首都医疗集团发起并支持的“供给侧改革与医疗事业发展——2016清华-约翰霍普金斯-首都医疗论坛”在京举行。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于鲁明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北京市属医院更好守护人民健康”为题,开门见山地指出,全国各地的病人涌向北京造成了北京医疗资源的不足。优质医疗供给明显不足,难以让民众满意,“北京看病难,主要难在到大医院就诊难,看知名专家难;看病贵,则贵在大病诊疗自费药品价格贵,农民及城市低收入者家庭看病贵。”
针对这一现实,于鲁明从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指出,要科学规划医疗供给方功能布局,像北京不仅对医疗资源进行疏解,还已与津冀两地41家医院建立了医疗合作项目,部分患者选择留在当地就医,这着实减少了外地进京患者的数量。
他指出,还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供给方回归“公益性”;医院管理者要立足互联网+医疗时代的思维和手段,探索改变供给方的服务模式。此外,要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定位。同时,北京市属医院要由临床向临床科研病种转型,用医学创新为供给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市医管局提出了学科医联体的概念,打破学科‘围墙’,在市属医院集团建立开放合作的科研协同创新共同体,并且推动集团内部学科和临床资源共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克莱格(Michael J.Klag)在论坛上指出,随着医疗水平的上升,人类的传染病得病率获到大幅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就中国来说,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引起的肺癌正成为新的“健康杀手”并有“年轻化”的转移趋势。“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疫苗等手段加以控制,但更多的慢性传染病的控制却需要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实现,医疗机构则应该在这方面多层级地加以引导而实现预防效果。”
论坛上,资深医疗投资管理专家冯唐对中国医疗界的看法独树一帜。他谈到“中国医疗现状的十点认识”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中国不存在。“病根”是医疗资源的行政管制较严,政府对医院的行政化管控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在这种管控环境下,导致政府对医疗的投入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冯唐还指出,医疗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而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事业,医改该加入更多“人性化”的驱动力。
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两所顶尖名校联手开设了中国首个医疗卫生管理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并完成首批2016级25名学员的招生工作。该项目的目标是为中国乃至全亚洲培养医疗卫生管理行业的领军人才,解决当前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医院的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的稀缺问题。
论坛上,为支持该项目,北京国资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总金额达100万元的首批“首都医疗学者奖学金”捐赠协议。与此同时,首都医疗集团支持清华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还共同推出了“医院管理与领导力证书课程”短期培训项目,目前已经开始招生,预计今年9月正式开课。(完)
济宁健康